摘要
9月27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从数据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教育部财务司司长郭鹏介绍,这十年教育投入,仅增量就有3万亿元,平均每年增加3000亿元。 这些钱都用到了哪里?郭鹏介绍,总体上,是“三个一半以上”:各级教育中,一半以上用于义务教育;各项支出中,一半以上用于教师工资待遇;各个地区间,一半以上用于中西部地区。 具体来说,教育经费特别是财政性教育经费的使用,始终坚...
9月27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从数据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教育部财务司司长郭鹏介绍,这十年教育投入,仅增量就有3万亿元,平均每年增加3000亿元。

原标题:十年教育投入增量3万亿元!这些钱都用到了哪儿?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函camelboy#163.com联系,会在24小时内删除。
Notice: The articles / pictures and other manuscripts that this website notes as the source of manuscripts from other media are reprinted manuscripts, which does not mean that they agree with their views or confirm the authenticity of their contents. If the reprinted manuscript involves copyright and other issues, please contact the author by letter within two wee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