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日,教育部网站发布“关于修改义务教育法将双减政策上升为法律规范的建议”的答复。答复中提到,截至2022年6月,全国95%的县区已经建立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同时,积极在各地推广试点教师轮岗制度和弹性上下班制度,保障好教师的休息权利。 答复表示,教育部已启动了校外培训立法研究,重点研究理顺校外培训立法与现有法律、法规、政策的关系,对相关实践进行总结,对一些难题(如怎样确定校外培训立法的定位,...
近日,教育部网站发布“关于修改义务教育法将双减政策上升为法律规范的建议”的答复。答复中提到,截至2022年6月,全国95%的县区已经建立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同时,积极在各地推广试点教师轮岗制度和弹性上下班制度,保障好教师的休息权利。

原标题:教育部:全国95%的县区已经建立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函camelboy#163.com联系,会在24小时内删除。
Notice: The articles / pictures and other manuscripts that this website notes as the source of manuscripts from other media are reprinted manuscripts, which does not mean that they agree with their views or confirm the authenticity of their contents. If the reprinted manuscript involves copyright and other issues, please contact the author by letter within two wee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