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教育部简报〔2022〕第6期重庆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围绕解决学科基础薄弱等问题,实施四大专项行动,着力推动学科建设调结构、优层次、提质量,更好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施“人工智能+学科群建设”专项行动,促进传统优势学科升级。一是出台专项政策。以推进重庆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为契机,出台《重庆市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学科建设行动计划...

教育部简报〔2022〕第6期

  重庆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围绕解决学科基础薄弱等问题,实施四大专项行动,着力推动学科建设调结构、优层次、提质量,更好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实施“人工智能+学科群建设”专项行动,促进传统优势学科升级。一是出台专项政策。以推进重庆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为契机,出台《重庆市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学科建设行动计划》,聚焦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能源、智能农业、智能生态环保等领域,启动人工智能+学科群建设专项,从建设方向、经费投入等方面予以保障。二是加大专项投入。从2019年起,累计投入1亿余元支持建设智能制造等40个人工智能+学科群,构建院级、校级、市级建设体系,实现在渝研究生培养单位人工智能+学科群全覆盖。三是建强专项队伍。围绕学科群构建起一支1000余人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形成40个特色鲜明的交叉学科团队。四是深化专项培养。制定一批交叉人才培养方案,新增128门人工智能领域课程。增设一批交叉学科平台,支持西南政法大学成立人工智能法学院、重庆师范大学成立智慧教育研究院、重庆交通大学成立智能交通大数据云平台,利用人工智能为传统学科改造升级赋能加力。

  实施“交叉重点学科建设”专项行动,促进急需领域学科培育。一是抢占制高点。增设“十四五”市级交叉重点学科建设专项,聚焦集成电路等急需学科领域,立项建设13个交叉重点学科。支持西南政法大学开展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二是突破“卡脖子”。支持重庆大学瞄准“卡脖子”技术难题和科技前沿,开展新能源及储能科学与工程、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与技术、生物医药与健康工程等交叉学科建设。充分发挥省级统筹作用,支持重庆邮电大学建设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并予以重点保障。三是激发新动能。构建交叉重点学科建设动态调整机制,加大国家急需领域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前期培育力度,为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搭建良好的学科发展平台。

  实施“交叉人才培养”专项行动,促进跨校际跨学科融合。一是加强市级统筹规划。印发《普通高等学校联合学士学位项目实施细则》《普通高校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实施细则》等,明确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强化制度保障。二是支持高校改革创新。支持西南政法大学与四川外国语大学以法学学科和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为基础,开展“法学+法语”等联合双学士学位项目,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法律实务的复合型涉外法治专业人才。支持重庆大学开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金融学”等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培养信息科技与现代金融深度交叉融合、具有跨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金融科技人才。三是推动军地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军地高校学科优势,实施部市、军地交叉人才培养项目,重点支持军地高校开展医工结合、医理结合交叉人才培养,带动市属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和学科高质量发展。

  实施“成渝协同教育改革项目”专项行动,促进两地高校学科共建。一是出台协同政策。重庆市教委与四川省教育厅签署“成渝双城经济圈教育协作框架协议”,启动实施“成渝协同”六大教育改革试点项目。二是深化学科协同。印发成渝两地“双一流”建设高校学科共建名单,实施“11+11”学科共建工程,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11所在川高校与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11所在渝高校,聚焦65个优势特色学科签署共建协议、制定共建方案。三是推进共建共享。深入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按照“优势互补、协同共兴”理念,推进两地高校深化合作,围绕研究生联合培养、平台共建共享、导师互聘、科研合作等方面加强学科共建共享,全面提升区域学科建设水平,产出一批高水平基础前沿科技成果,不断强化两地高校服务“一极两中心两地”建设能力。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