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月2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矿冶学家戴永年辞世。他一生奉行“立于德、成于学、展于创、益于民”治学理念,矢志不渝。戴永年院士1929年2月生于云南省昆明市,1947年9月考入云南大学矿冶系。1948年12月加入“云南民主青年同盟”,194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通海县城区党小组长,县委秘书、第一任政府主席,同年12月在阻击国民党外逃分子战役中中弹负伤。1950年7月复学,1951年9月毕...
1月2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矿冶学家戴永年辞世。他一生奉行“立于德、成于学、展于创、益于民”治学理念,矢志不渝。

原标题:我国著名矿冶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戴永年逝世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函camelboy#163.com联系,会在24小时内删除。
Notice: The articles / pictures and other manuscripts that this website notes as the source of manuscripts from other media are reprinted manuscripts, which does not mean that they agree with their views or confirm the authenticity of their contents. If the reprinted manuscript involves copyright and other issues, please contact the author by letter within two wee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