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范围内已有70多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国外已有4000多所大学开设了中文课程,共计约4000多万人次参加各类中文考试。

  目前,全球范围内已有70多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国外已有4000多所大学开设了中文课程,共计约4000多万人次参加各类中文考试。在此背景下,中文学习效果评价,已经成为各教学机构、用人单位、中文教师、学习个体的迫切需求。

  从国际中文教师的角度来说,《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下称《标准》)为国际中文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标准。量化为“三等九级”的“标准”,通过确立音节、汉字、词汇和语法“四维基准”的量化指标,将教学内容具体化,将教学目标数字化,这必将对国际中文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与教学质量评测,产生重大影响。可以预见,未来的国际中文教学将在《标准》的框架指导下,更科学更合理。

  从国际中文学习者的角度来说,《标准》为国际中文学习者提供了重要的目标靶向。《标准》以言语交际能力、话题任务内容、语言量化指标形成了3个评价维度,以“听说读写译”为5项语言技能,明确了学习者的学习目标,清晰地勾勒出国际中文学习者应该达到的各级水平等级,进而指明了由低到高、由近及远的学习靶向。

  与旧有的“汉语水平考试(HSK)”等级相比,新出台的《标准》对中文水平的划分与测定更为细致。四维基准、3个评价、5项技能——这些都描绘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中文水平,对教学者提出了具体且可操作的量化指标体系,对学习者提出了目标清晰、有据可依的学习要求。

  (作者系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对外汉语系主任)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