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部于2021年4月出台《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一方面直接回应问题,加强课外读物推荐和选用的底线管理,确保意识形态安全;另一方面促进阅读育人,引导发挥课外读物在深化课程教学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重要作用。

  一段时间以来,进入中小学校园的课外读物良莠不齐,问题不少,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教育部门和学校也备感焦虑。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出:要抓好中小学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为落实落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更加科学的导向、更为多样的资源、更加灵活的方式。制定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也作为用心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的工作措施,列入教育部2021年 。

  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部于2021年4月出台《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一方面直接回应问题,加强课外读物推荐和选用的底线管理,确保意识形态安全;另一方面促进阅读育人,引导发挥课外读物在深化课程教学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重要作用。《管理办法》的出台,解决了课外读物进校园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填补了中小学生课外读物的管理空白,为中小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制定课外读物管理办法是培养时代新人的迫切需要。中小学生课外读物同教材和教辅一样,都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载体,更是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加强中小学生课外读物管理,提高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质量,对于进一步拓展教材知识内容、丰富学生精神文化生活、促进课程教学改革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和意义。进校园的课外读物,已经不仅仅是课程教学的辅助,更是促进学生自主成长、主动发展的重要依托,直接影响着学生精神世界和价值观的养成,关系着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首要问题。为此,《管理办法》专门明确了推荐工作的原则、进校园读物的标准和不得推荐选用的规定要求,为净化校园阅读环境、发挥阅读育人功能提供了根本遵循。

  补齐高质量课程教材体系建设的短板。《管理办法》首次界定了“中小学生课外读物”的内涵,即教材和教辅之外的、进入校园供中小学生阅读的正式出版物。目前国家层面对教材和教辅都有专门的管理办法,但对课外读物的管理仍然是空白。当前各种“进校园”活动名目繁多,进校园课外读物质量参差不齐,如果不加以引导和规范,不仅会加重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更为严重的是,问题读物进校园可能会影响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是意识形态安全。因此,出台课外读物管理办法是建设高质量课程教材体系的必然要求。《管理办法》明确了国家、地方和学校在课外读物管理中的职责任务,加强了课外读物进校园的渠道管理和过程管理,解决了课外读物进校园的规范化和制度化问题,从而建立起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的防火墙,有利于全面提高进校园课外读物的质量水平,促进青少年儿童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发挥中小学校和教师在课外读物推荐中的主体作用。《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学校是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的主体,负责本校课外读物的遴选和审核工作。进校园课外读物原则上每学年推荐一次。为学生推荐优秀课外读物,明确中小学校和教师的主体作用,是对学校和教师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克服学校重教书、轻育人和学生重应试、轻阅读的倾向。《管理办法》特别提出建立阅读激励机制,鼓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将书香校园建设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纳入相关表彰奖励中,学校要采用适当的形式表彰阅读活动表现突出的师生,这有利于促进学校和教师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打造书香校园,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从一定意义上说,《管理办法》对进校园的中小学生课外读物存在的问题不是简单地进行“堵”,而是通过加强规范管理,既把好入口关,防止问题读物进校园,又鼓励提倡学校、教师和相关教育人员要主动为学生推荐好书、推动阅读、保障阅读、提升阅读,切实发挥好课内外阅读的育人功能,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基。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