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中国最鲜明的时代主题,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3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闽江学院考察调研时的重要指示,让人们对闽江学院“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的办学理念有了更深理解。这一理念是习近平同志上世纪九十年代在福州工作期间兼任闽江职业大学校长时提出的,至今仍有重要指导意义,既体现了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更指明了广大地方高校的办学方向。贯彻落实这一办学理念,必须做到: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当今中国最鲜明的时代主题,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高等教育要站在民族未来的战略高度,把“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作为育人的根本问题来抓。大学生在学期间要注重打好人生基础,健全理想信念,增强社会适应性,好好学做人、学本领,以适应社会需要赢得尊重。地方高校要瞄准社会需要培养适用人才,使学生学好本领为国效力、奋斗创新担当责任。

  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逐步建立起适应每个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并通过“211工程”“985工程”“双一流”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等对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新时代中国教育已发生格局性变化,独特的历史、文化、国情、国际环境,决定了我国高等教育最终要走自己的发展道路。面向未来,新一轮科技革命是世界变局的重要推动力,不创新只能原地踏步,创新成为未来经济的新动能。地方高校要把学问做在中国大地上,努力增强教育支撑区域创新发展的能力,注重解决地方经济社会产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建功立业。

  彰显应用型办学特色。应用型是绝大多数地方高校的办学方向、办学理念,决定着高校的教学方法与人才培养模式,其特征体现在以下三点:其一是服务,地方高校当以区域繁荣发展为己任,以社会服务为导向开展育人和科研工作,把办学特色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把应用研究和人才服务结合起来;其二是融入,高等学校有责任利用自身优势融入地方产业发展,融入乡村振兴,主动开展产学研用合作,帮助企业提升技术水平,帮助农村发展新型农业和生态产业。其三是模式,地方高校要积极推动学科专业与产业的融合,加快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推动创建适应社会需要的、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模式。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面向未来,我国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一定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为遵循,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应用型办学,深化产教融合,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迎接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培养学以致用的优秀人才。

  (作者:马陆亭,系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高教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项目团队:

  本报记者 张胜、高建进、王斯敏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