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体现在“最安全的地方是学校、最漂亮的建筑是校舍、最美的环境是校园”。如今,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扎实推进,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大幅改善,城乡、区域教育差距加快缩小。

  “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开局,这份教育成绩单捧在手里沉甸甸: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4.8%,99.8%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达到“20条底线”要求,95.3%的县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20万建档立卡辍学学生实现动态清零……越来越多的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也是民生大事。“十三五”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开启了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历史新征程。经过“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我国基础教育历史性地解决了“有学上”问题,教育公平实现了新跨越,正在乘势而上,向更好地实现人民群众“上好学”的愿望迈进。

  教育公平,体现在“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为了找回3名失学的孩子,甘肃省康乐县的“劝返小分队”跑了多少路?答案是:汽车转火车,往返行程超过万里。截至2020年11月30日,全国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由台账建立之初的约60万人降至831人,很多辍学的孩子,就是这样千辛万苦“追”回来的。“十三五”期间,我国累计资助贫困学生3.91亿人次、资助金额达7739亿元。如今,我国教育普及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各级教育普及程度均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0.7年,新增劳动力中有50.9%接受过高等教育,正有力推动国家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

  教育公平,体现在“最安全的地方是学校、最漂亮的建筑是校舍、最美的环境是校园”。如今,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扎实推进,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大幅改善,城乡、区域教育差距加快缩小。乡村教师队伍强起来了,42.8万名“特岗计划”教师奔赴基层,城镇优秀教师、校长向乡村学校流动,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惠及中西部8万多所乡村学校近130万名教师;农村孩子长高了,受益于营养改善计划,男女生各年龄段平均身高2019年比2012年分别增加1.54厘米和1.69厘米;“一块屏幕”让越来越多农村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全国小学、初中、普通高中都已接近全部接入互联网。

  教育公平,还体现在“择校热”降温了、“大班额”瘦身了,困难群体受教育权利得到更好保障。5年来,我国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24个大城市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比例达98.6%,“公民同招”改革推动民办学校从“抢好生源”向“教好学生”转变。现在,城镇义务教育大班额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比例由2016年的12.7%下降到3.98%。85%的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或享受政府购买学位服务,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5%以上,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专项计划累计招生52.5万人。教育公平的阳光照耀到每一个角落,照亮了每一个孩子的梦想。

  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教育公平实现新跨越的难度可想而知。但为什么能知难而进、知重负重推进教育公平?这背后,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努力让全体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石,也是提升全社会人力资源质量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不仅可以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托举更多普通家庭孩子的梦想,而且可以为我国转向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支撑和智力支持。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国民素质现代化,基础在教育。可以预见,“十四五”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将继续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美好期盼,为建设教育强国开好局、起好步,奋力谱写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新篇章。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