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在这场波澜壮阔、举世瞩目的脱贫攻坚战中,教育充分发挥出了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

  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深刻总结了脱贫攻坚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激励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决心,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党和政府一直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任务。经过8年持续奋斗,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

  这个伟大成就的取得,是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伟大实践,生动展示了中华民族摆脱贫困、走向复兴的强大力量,得益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得益于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得益于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举国体制,得益于充分发挥技术引领、人才支撑作用的科技机制,得益于上下一心、通力合作形成的有机整体,得益于广大基层干部持续不断的担当奉献。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在这场波澜壮阔、举世瞩目的脱贫攻坚战中,教育充分发挥出了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通过实施一系列教育脱贫攻坚战略举措,推动贫困地区教育面貌发生格局性变化,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最显著的成就是贫困家庭学生辍学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实现动态清零,贫困地区各级各类学校发生了格局性变化,乡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大幅提升,累计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10.8万所,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每年惠及4000多万人,2020年贫困县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4.8%。

  ——最直接的表现是通过“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成效很大,累计6.41亿人次贫困学生得到资助,数千万贫困家庭学生通过接受职业教育培训实现脱贫。接受高等教育的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有514.05万人,70万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进入重点高校学习。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为贫困地区培养了50万乡村干部、乡村致富带头人。

  ——最鲜明的特色是教育系统干部师生接受了一场深刻的国情教育,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和14所部省合建高校尽锐出战,培养锻炼了一大批深入基层、贴近群众的干部师生,把一篇篇论文写在大地上,把一份份成果应用到扶贫中,使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成为立德树人的大课堂。

  ——最重要的成果是建立了一整套上下联动、统筹协调的教育脱贫攻坚领导决策体系、责任落实体系、政策制度体系、对口联系机制等,为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支撑,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积累了宝贵经验。

  2021年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将全面进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阶段。下一步,要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教育的任务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尤其需要着力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巩固教育脱贫攻坚成果,防止反弹。健全义务教育有保障长效机制,完善联控联保责任机制、依法控辍治理机制、办学条件保障机制等,保住“动态清零”成果,使控辍保学工作从动态化走向常态化。进一步优化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精准对接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及时将返贫和致贫家庭适龄人口纳入教育资助范围。

  二是巩固教育脱贫攻坚成果,要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教育脱贫攻坚政策总体稳定,逐渐从贫困“阻击战”转向“持久战”,把工作重心逐步转移到防止返贫致贫上来。要做好过渡期内政策衔接,现有帮扶政策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该调整的调整、该创设的创设,推动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扶贫特殊政策向常规性、普惠性、长期性政策转变,确保政策和工作平稳过渡,促进振兴乡村教育和教育振兴乡村的良性循环。

  三是巩固教育脱贫攻坚成果,要提升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水平。加大涉农高校、涉农专业建设力度,加快培养拔尖创新型、复合应用型、实用技能型农林人才。实施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加快构建高校支撑乡村振兴的科技创新体系。大力发展面向农业农村的职业教育,依托职业院校大规模开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技能培训,培养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坚持直属高校定点帮扶机制,拓展深化帮扶形式和内容,保持工作力度不减,定期对帮扶成效进行考核评价。

  (作者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