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教师的教学设计通常是先考虑教学过程,再考虑学生的学习结果。这样的教学设计,我们日复一日,月复一月,从来没有感觉有什么问题。现在有一个叫作“逆向教学设计”的新概念来了,这让过去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暴露无遗。

  以往教师的教学设计通常是先考虑教学过程,再考虑学生的学习结果。这样的教学设计,我们日复一日,月复一月,从来没有感觉有什么问题。现在有一个叫作“逆向教学设计”的新概念来了,这让过去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暴露无遗。

  逆向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中的正向设计相对应,是当下教学实践中的一种新方法。它来源于美国威金斯和麦克泰格所著的《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书。作者认为,逆向教学设计旨在避开传统教学设计中的两大误区——基于活动的教学和基于灌输的教学。“活动导向的教学设计”问题在于“只动手不动脑”,缺乏对存在于学习者脑中的重要概念和恰当的学习证据的明确关注;而“灌输式教学”则使学生淹没在无休止的事实、观点和阅读中,很少或根本感受不到能促进学习的总结性观点。

  逆向教学设计强调“以终为始”,即“从终点——想要的结果”开始,将教学设计的三个环节——确定学习结果、评量学习设计、制订学习计划有机统一起来,实现教、学、评一致性。

  为了进一步帮助一线教师理解这一概念,更好地促使逆向教学设计的落地,我们特别推出了“逆向教学设计笔谈”栏目,先后推出了6组文章。在这个选题结束的时候,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其中的核心观点。

  逆向教学设计这一方法打破了过去教学设计的“刻板印象”。它追求的是基于“理解”的教学,其关键和精髓是“建立知识间联系,并将知识迁移到新的环境和挑战中,而不仅仅是知识的回忆和再现”。

  从学出发是逆向教学设计的重要起点。它旨在促使学生参与探究活动,提升学习迁移能力,为学生提供理解概念的框架,帮助他们理解一些零散的知识,并揭示与内容相关的大概念。正如上海市三林中学东校党支部书记郑钢所写到的,逆向设计将仿佛“莫不可测”的课程标准转化为基于大问题、大概念、关键问题、持久的理解等一系列方法和支架,促进教师洞察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教师将课程标准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提升课堂教学设计能力。

  那么,如何在实践中把握好逆向教学设计呢?山东省潍坊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孙俊勇指出,教学设计的境界不会因为使用了逆向设计就“天下无敌”,除非关注并解决好逆向设计的9个关键要素,即系统思维、关注学情、追求理解、寻找证据、设计任务、制定标准、明确方向、搭建框架、深度探究。其中,设计任务主要指对各学习任务进行整合,创设出综合性、挑战性、实效性的“大任务”。学习任务是由形成性任务和总结性任务组成,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形成性任务是为了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估,为学生提供指导,以帮助他们为完成最终任务做准备;总结性任务代表的是一项总结性评估,代表学生在一段教学结束时所知道和能做的事情。

  深圳市福田区红岭实验小学执行校长臧秀霞在文章中则给出了做好逆向设计的三把钥匙,即理解本位的目标设计、真实表现性任务主导的评估设计、探究主导的学习经验设计。

  教学改革需要不断迭代,教师只有不断储备新知,借助更多工具,才能更好地协助学生做好“学习迁移”。期待更多一线教师能借力逆向教学设计这一方法,洞开真实性学习和深度学习的大门。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