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向往之,行必能至。我们每个人身体里都蕴藏着一种能量,一种游荡在我们身体当中,似乎触手可及却又难以把握的能量。比如说,我们每个人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都会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干劲特别足,效率特别高。

  不久前,一个8岁女孩的短道速滑比赛视频令数百万网友为中国少年竖起大拇指。比赛中小姑娘刚出发就失误摔倒被对手远远甩下,重重的一跤让人觉得对于这个孩子而言比赛已经结束了。令人眼前一亮的是,小姑娘从冰面上爬起身毫不犹豫重回赛道,一路奋力追赶超越对手,最终夺得冠军。

  当人们对孩子不屈不挠竭尽全力的拼搏劲头赞叹时,我们不由问一句:面对意外挫折,是什么令这个小小的身躯瞬间能量暴增无敌?

  赛后,小姑娘用稚气的语言回答记者提问。她说滑冰是自己选择的路,一定要坚持下去;因为喜欢就不觉得辛苦;遇到困难的时候,会咬牙坚持;谈及未来,她希望自己能滑进冬奥会,站上最高领奖台……一个8岁孩子的心里话,竟然与美国著名篮球运动员乔丹的那句名言不谋而合:任凭前行路途艰险,难敌坚定目标前行。原来,并非8岁的孩子悟透了多深的道理,只因在做自己所爱之事,所以坚持努力!

  兴趣是心理能量的基础,追逐冠军梦想过程中支持运动员攻坚克难不断超越自我的,是发自内心的热爱和执着。篮球巨星科比曾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我知道洛杉矶每天凌晨4点的样子。由此,我们也为教育过程中男女老幼都适用的高效学习方法找到答案——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大道至简,聚焦兴趣下功夫,更容易实现高效学习目标。

  心向往之,行必能至。我们每个人身体里都蕴藏着一种能量,一种游荡在我们身体当中,似乎触手可及却又难以把握的能量。比如说,我们每个人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都会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干劲特别足,效率特别高。而这种感觉,并不是我们从事每一件事情时都能感受得到,因为我们并非对自己所从事的每一件事情都心生欢喜。

  顺应天性,个性发展

  教育是人一生的工程,落在实处就是顺应不同个体的特点持续发力,进而实现预期教育目标的过程。

  一个人不同的年龄阶段中,可塑性最强的就是孩童时期。小孩子的天性喜欢玩。对于孩子而言,喜欢的事情就是游戏,不知疲倦怎么也玩不够。单纯的好奇,没缘由的喜欢,不存在什么规矩和长远规划,更谈不上做这件事值不值和正确与否。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少年儿童,兴趣培养要遵循个性特点和个体成长规律,切忌处方式一刀切的简单方法施教。兴趣的养成要本着发现—引导—保护的原则,在尊重和欣赏孩子天性的基础上,准确识别判断孩子的兴趣点,鼓励孩子全面发展。进而,教育目标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得到推进落实。

  好奇是兴趣的前奏,喜欢是坚持的理由。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个性禀赋都不一样。因此,兴趣挖掘的最初阶段,一定要鼓励孩子进行各种尝试和体验。什么衣服弄脏了,东西弄坏了,屋子弄乱了等等都不应该成为大人批评孩子的理由,重要的是善于观察孩子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鼓励孩子在他们感兴趣的领域多多体验,发现孩子的兴奋点和擅长领域前提下,逐步形成稳定的兴趣点。孩子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的是教育的效果;孩子如同一张白纸,描绘出的是成长变化的轨迹。

  对于成年人而言,以玩的心态把事情做好,称得上是最高水准的幸福境界了。别不信,世界上就有这么一个快乐群体,还都是各个领域大牛级别人物。就拿中央电视台《开学第一课》中顶级科学家举例吧,看看这些“科学狂人”谈及自己从事专业时的眼神,那种掩饰不住的、发自内心的欢喜,很纯粹。探索未知领域高深难题之旅当然不是鲜花铺道一路畅通,但是当你将自己沉浸其中,每天都心生欢喜。正如爱迪生面对999次实验失败,还会快乐地说:我知道这么多种方法不适合。

  所谓天才,无非是简单专注于某件事情,将自己与之融为一体。

  兴趣引导,能量储备

  兴趣需要引导和巩固。兴趣始于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和关注,巩固于持续参与的活动实践,升华在无怨无悔的心甘情愿!面对同样一件事,有些人感到的是欢喜,有些人的态度是无所谓,有些人承受的是煎熬。感受不同,做事的态度和行动也不一样。喜欢者,如饮甘露;平平者,去留无意;抵触者,勉为其难,度日如年。想明白了这个道理,就要琢磨如何在最初就建立喜欢模式,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忽略了个体内在的感受,无异于反其道而行之,当然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

  任何有经验的老师可能都有这样的本领,走入教室,光看学生听课的样子不用看成绩单便能把成绩优秀的学生找出来。就选那些坐如钟,一脸专注,目光炯炯、嘴角微微上扬的学生,从身体形态当中就表现出了对知识的渴望、自信和满心欢喜,一定差不了。

  青少年对一件事兴趣的形成,受到自身原发特征因素的影响,更受到外界环境影响和特征的匹配吻合,这就要求施教者要善于塑造环境和活动机会。兴趣的固化和加强,需要在教育过程中得到持续的正向促进。可能是一句鼓励、一次胜利、一项奖励,甚至可能是遭遇意料之外的批评和挫折,都有可能形成激发个体内心能量的发动机。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与生俱来,需要引领和培养。要帮助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与知识经验紧密契合,不断形成新的能力和技能,促进教育目标达成。

  因为热爱,所以欢喜

  教育是知识积累的过程,更是培养个体认识世界、心理不断成熟的规律性变化。认知能力的形成,行为习惯的养成,个体能量的激发和守恒,决定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和效果。积极的学习模式可以划分为引发好奇—形成兴趣—自觉主动—抗压坚持4个阶段。

  经常听到一些家长聊育儿经,故事里总有那种不用老师监督大人管就能自觉学习、并且学什么像什么“神一样存在”的孩子。当“别人家孩子”的故事聊到“生无可恋”的时候,形成高度一致的结论和行动却是自家的孩子课外培训班还要继续上,否则差距会进一步拉大。

  这样的“逻辑”,只会令家长和孩子都陷入了一个越来越忙的怪圈。且,效果并不明显。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话原意是学习不要幻想着有捷径,但不知怎么在实施过程中真的与苦涩滋味关联起来,功利性、强迫性学习和不科学的教育方式很多时候并没有给学生带来开心的体验。

  深度探究那些顶着学霸头衔孩子的“成功”秘诀,最关键的词是主动学习。态度主宰能量。好的学习状态需要修炼养成。当学习者具备了自觉主动和抗压坚持状态,无论学习过程中遇到什么情况,都不过是沿途的风景。当然,在这之前学习者还要建立引发好奇—形成兴趣的模式,如果兴趣还没有建立起来,仍然处于“要我学”而不是“我要学”的状态,那就谈不上自觉主动迎难而上了。

  兴趣是引发个体心理能量的导火索,源于好奇和兴趣,成于责任和担当,收获成长和快乐。每个被教育个体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能,高效当然有捷径,这就是——“我”能做得更好,因为“我”喜欢!

  (作者:系原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心理学博士,教育学博士后,现为首都体育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