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起对“高学历”的执着,笔者更鼓励大家更加关注“能力”。这倒不是在鼓吹“读书无用论”,而是相比起只盯着“学历”,我们更应该重视学习与实践的过程本身。

  前不久,“你有学历焦虑吗”这个话题冲上了热搜,网上的段子手们更是直接给出了一套学历“鄙视链”:留学海归的,看不起国内的研究生;985、211的看不起二三本;本科的看不起专科的……

  所谓“学历焦虑”,顾名思义,就是对“高学历”的崇拜,有的人总是想着追求更高的学历,仿佛有了高学历,就有了优越感一般。而没有达到心目中理想学历的,则产生一种自我焦虑。这倒是让笔者想起了另一个词——“本领恐慌”。

  其实进入职场之后,我们更容易遇到的是“本领恐慌”,一项工作能不能做好,与业务本领、心态调节、抗压能力、人脉资源等密切相关,倒是很少有人提出“没有高学历就干不好活”之类观点的。但无可否认的是,学历确实是一些工作的“敲门砖”。如早几日发布的湛江某区教师公开招聘,就明确要求“本科以上”,有的招聘中,更会加上“985、211学校毕业优先”“只招全日制”等附加条件。有媒体报道,上个月杭州某名牌中学公示了2020年度的教师录用名单,名单录用了35名教师,其中33 名都是来自清华和北大的博士、硕士,还有2名是海归留学生,由此可见,高学历在应聘中确实有着优势。招聘中存在的“学历门槛”,加剧了一些学生的“学历焦虑”。

  参加工作后,学历则成为一些人跳槽的“敲门砖”。笔者的一个同事,几年前报读了在职研究生,毕业后就以研究生的身份参加了公务员考试,并借此优势顺利跳槽。有的同事年过而立之后,也产生了考在职研究生的念头,为的是在35岁之后仍能“续命”几年,好在40岁之前换个更好地工作岗位。有些人不打算跳槽,但也想起读个在职研究生,这似乎是“学历焦虑”,仿佛有了高学历就能有更好的职业前景。但在笔者看来,这部分人遭遇的其实是“本领恐慌”。在工作中遇到了“天花板”,试图通过提高学历来突破瓶颈,但这是否有效恐怕是见仁见智。

  相比起对“高学历”的执着,笔者更鼓励大家更加关注“能力”。这倒不是在鼓吹“读书无用论”,而是相比起只盯着“学历”,我们更应该重视学习与实践的过程本身。学习也好、读书也好,都应该是一辈子的事情,应该用一辈子的时间读懂它。如果仅仅想着读到某个层次、拿到某张文凭,就可以终结“学历焦虑”,那么最终必然会遭遇“本领恐慌”。唯有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真正走出焦虑、走出恐慌。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