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冰雪运动开始走入寻常百姓家,在逐步普及中获得了长足发展,尤其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为冰雪运动进校园提供了重大利好机遇。
近年来我国冰雪运动开始走入寻常百姓家,在逐步普及中获得了长足发展,尤其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为冰雪运动进校园提供了重大利好机遇。但目前中小学推广冰雪运动仍面临不少困难,日前有媒体报道,提起冰雪课,学生喜欢,家长顾虑,学校犯难,基层学校开展冰雪运动并非易事,场地器材短缺、师资薄弱、安全顾虑难消除,冰雪运动进校园仍须“破冰”。
从政策来看,围绕冰雪运动进校园已经形成了密集而有力的政策群,从《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到《关于加快推进全国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的指导意见》,从“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到“5000所冰雪运动特色学校,100个校园冰雪运动试点县(区),20个改革试验区”,政策所描绘的宏伟蓝图已徐徐展开。如此重视的制度下,如何会遭遇“冰期”?冰雪运动进校园对传播冰雪文化、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储备后备人才、丰富体育教学内容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冰雪运动不同于其他体育项目,具有惊险、娱乐、健身、休闲等特点,能够展示体育的魅力,让参与其中的学生更能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如此有意义的运动,又为何会遭遇“冰期”?
其实遭遇“冰期”从侧面反映了冰雪运动进校园绝非一蹴而就,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目标到内容,从途径到方式,从资源到应用,从体制到机制,各个环节在推进中都会面临不同挑战,比如政策保障不充分、专项资金缺口大、冰雪专业教师少、冰雪课程不系统等,这些问题既涉及课程教学、训练、比赛、管理和制度体系,也与场地资源、师资队伍、经费投入、安全保障密不可分。就当前的推进状况而言,在落实冰雪运动进校园中会涉及组织的多元化与多样性,需要政府、社会、学校、企业等多方力量介入与参与。另外,冰雪运动进校园也带有鲜明的融合性与跨界性,不同参与主体需要协调配合、共建共治。组织的多样性与结构的融合性决定了冰雪运动进校园遭遇的困境绝不是一所学校可以承载和破解的,需要树立深度协同思维,采用积极联动模式,尝试在跨界中突破既往困境。
《关于加快推进全国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的指导意见》中明确,在推进中要秉持协同思维,强化顶层设计,完善冰雪运动进校园组织领导体制,加大教育、发展改革、财政、体育等部门协作力度,形成协同推进冰雪运动的工作机制。在制度推动下,冰雪运动进校园的组织框架初步搭建完毕,但各种对接和磨合尚处于初级阶段,跨部门合作还处于探索之中,不同层次的多主体协同机制还未建立,学校在落实冰雪运动进校园中单打独斗的现象还较为突出,因此还要在政策利用、合作深度与推进机制上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用好政策需要学校主动顺应协同格局,实现与政策同频共振。国家正在着力构建“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冬季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高校高水平冰雪运动队+冰雪运动试点县(区)+冰雪运动改革试验区”协同推进的校园冰雪运动格局,以实现“全学段、全过程、全方位”的冰雪运动教育模式。有条件的学校要争取政策红利,积极谋划进入国家推进格局中,通过上层政策解决个体难题。
学校之间应该加强协商对话、协调互动与协力共治,实现校校联动。横向上同学段的学校可以通过课时打通,机制共建,资源共享,赛事共组,突破以前学校单打独斗的局面。纵向上不同学段的学校可以根据不同学龄段、不同水平的学生来进行贯通式设计,一是建立跨学段的训练与比赛体系,二是实现冰雪特色人才的逐级输送。
此外,推进校企合作,实现互利互惠,也是帮助学校走出目前困境的重要路径。校企合作不是简单的购买服务与提供服务,而是在深度协同层次实现目标共建、资源共用、组织共管、安全共担,让双方在合作中能够各取所需。通过共同制定长远目标,规约企业的短期逐利性,企业为学校提供场地器材、师资等教学资源,也可以从与学校的合作中提升企业品牌知名度,进而达成可持续深度合作。
(作者系北京教科院课程中心副主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