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材委员会的成立,从国家层面确立了教材建设的领导体制,是健全国家教材制度的重大举措,是加强党对教材工作领导的重要制度设计。”田慧生说。

1.png

  “‘十三五’期间,教材建设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地位凸显。”教育部12月24日召开教育2020“收官”系列第七场新闻发布会,教育部教材局局长田慧生在会上表示,教育部紧密围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这一重大主题,聚焦加快推进教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重大任务,创新教材工作体制机制,推动教材领导体制和工作体系、规划和管理制度体系、把关体系、保障体系、新的课程教材体系等“五大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教材工作格局发生历史性变化,站在新的起点上,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教材管理制度体系“四梁八柱”基本形成

  党中央和国务院明确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2017年7月,国家教材委员会正式成立,由国务院分管领导同志任主任,22个中央和国务院部门的负责同志、26位知名专家学者任委员。国家教材委员会在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指导和统筹全国教材工作,加强统一领导和管理。

  “国家教材委员会的成立,从国家层面确立了教材建设的领导体制,是健全国家教材制度的重大举措,是加强党对教材工作领导的重要制度设计。”田慧生说。

  他介绍说,“十三五”期间,各级教育部门调整优化内部教材管理体制。教育部对部内五个司局的教材管理职能进行整合,组建成立教材局,牵头负责教材建设和管理,承担国家教材委员会办公室工作。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明确教材工作的职能部门,具体落实教材建设和管理职责。目前已有近一半的省级教育部门成立专门教材工作机构。另外,也分级分类强化教材建设专业支撑力量。教育部成立课程教材研究所;启动国家教材重点研究基地建设,遴选符合条件的高等学校、教科研院所等机构,打造服务教材建设的专业智库。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首批11个基地已于2019年挂牌运行。

  “‘十三五’期间,建立健全了集决策、执行、研究和咨询多位一体的教材工作体系,推动形成统筹为主、统分结合、分类指导,国家、地方和学校分层负责、上下联动、紧密配合的工作体制,有效解决了职责分散、力量分散、‘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问题,为教材建设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田慧生表示。

  教材领导体制和工作体系初步建立,随后新的教材规划和管理制度体系也已系统构建。2020年,《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2019—2022年)》发布,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对大中小学各学段、各学科领域教材建设作出系统规划。

  随后,《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和《学校选用境外教材管理办法》颁布,分级分类确定国家、地方、学校管理职责,明确教材编写、修订、审核、出版发行、选用使用等各环节管理要求,解决好各级各类教材“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另外,还建立了教材建设国家奖励制度,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带动教材建设质量整体提升。

  “‘十三五’期间,突出问题导向,建立健全教材规划和管理制度,坚持建管结合、以管促建,基本形成全面覆盖大中小学教材、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管理制度体系。”田慧生说,目前公布的一个教材规划和4个教材管理办法,初步形成了制度框架。但是针对当前新情况、新形势,以及新问题,也包括长期以来在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一些漏洞、短板,教材管理制度建设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田慧生表示,今后将加快研制颁布一批新的教材管理相关制度,包含数字教材管理办法、中小学民族文字教材管理办法、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材料管理办法、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等。在制度落实方面,现在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把教材建设、教材制度落实情况纳入省级人民政府履职履责的评价内容,纳入高校教育教学评估、“双一流”建设评估的重要指标,作为下一步地方和高校评价的重要方面。“今后,对教材建设管理制度落实情况,都要列入专项督导工作加以督查。”田慧生说。

  拧紧教材进入课堂、书包的安全阀

  “‘十三五’以来,坚持教材‘凡编必审’‘凡选必审’,建立健全全流程把关机制,全面加强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审核,拧紧了教材进入学校课堂、学生书包的安全阀。”田慧生说。

  田慧生介绍,在把好教材编写关方面,严格各级各类教材编写要求、人员条件等,规范“谁来编、怎么编”。提高教材编写人员资质门槛,突出思想政治素质和学术专业水平要求,从源头上把好教材质量关。在教材编写要求上,强调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五育”并举。

  “把好审核关,坚持教材‘凡编必审’,健全审核机构,建强审核队伍,严格审核标准和程序,规范‘谁来审、怎么审’。”田慧生介绍,国家、地方、学校、行业、出版机构层层建立教材审核机构和机制,落实各级审核责任。分学科专业遴选教材审核专家,严格遴选标准和程序,并建立了教材政治审核、专业审核、综合审核、专题审核、对比审核“五审制度”。

  在国家教材委员会领导下,完成了一系列国家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统编教材审核工作,对中小学国家课程教材进行了全面核查,对在用的大中小学教材内容进行了专项排查。

  在把好选用使用关方面,坚持教材“凡选必审”,明确教材选用主体、选用原则、选用程序,规范“谁来选、怎么选”,确保凡是进入课堂的教材都经过严格选用审核。加大教材选用使用检查力度,会同市场监管、出版管理等部门,严肃查处违规选用教材行为,严肃查处在价值导向、科学性等方面存在问题的教材和读物,坚决把住进学生书包这道关口。

  “近年来,教材建设在人财物等方面的保障力度不断加大,有效扭转了教材建设经费不足、人才匮乏、基础薄弱的局面。”田慧生说。

  教材建设经费投入大幅增加。田慧生介绍,国家、地方、学校、出版单位等多方投入的教材建设经费保障机制已建立。中央财政设立教材建设专项,持续增加经费投入,重点支持统编教材、紧缺教材建设和教材基础研究。地方和学校按规定将教材建设经费纳入本级预算,予以专门保障。积极引导各类教材编写出版单位加大教材研发、编写等方面的经费投入。

  聚焦培根铸魂,新的课程教材体系基本形成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用的全国各级学历教育教材已近19万种,其中,基础教育类教材近1万种,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类教材近8万种,高等教育类教材近10万种。”田慧生表示,“十三五”以来,聚焦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加强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大中小学教材建设,教材的时代性、适应性和育人功能不断增强。

  “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进教材。”田慧生介绍,近年来,研制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修订颁布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正在全面修订,将于2021年完成。与此同时,全面修订中小学各学科教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和马工程重点教材,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融入大中小学课程教材。

  统一组织编写普通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语文和历史三科教材是中央作出的重大部署决策。义务教育三科统编教材2017年秋季学期正式投入使用,2019年秋季学期实现所有年级全覆盖。普通高中三科统编教材2019年秋季学期正式投入使用,目前已覆盖20个省(区、市),2022年前将实现所有省份全覆盖。田慧生表示,“三科统编教材投入使用,有力推动了立德树人在整个基础教育阶段贯通起来,形成一体化人才培养格局。”

  “‘十三五’期间,一到十二年级全部完成了三科教材的统编统审工作,接下来还有一个‘统’,就是统用的问题。”教育部教材局一级巡视员申继亮介绍,按时间节点规定,到2025年将实现所有年级的全覆盖。

  田慧生介绍,“十三五”期间,职业教育建立起了学校骨干教师、行业专家、企业一线技术骨干等共同参与的多元合作教材开发模式,形成了深度对接行业企业标准、体现“书证融通”要求、呈现形式丰富、内容及时更新的教材编修机制。

  高等教育教材方面,“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目前,教育部负责的96种马工程重点教材,三分之二已投入使用。”田慧生说。

  “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全面推进,专业、课程与教材一体化建设与改革已经成为‘十三五’期间高等教育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一级巡视员宋毅说,教材建设与选用纳入了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与此同时,教材编写与选用纳入了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指标。

  田慧生表示:“下一步,将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改革创新,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系统观念,推动形成新时代教材建设的强大合力,为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更加坚实有力支撑。”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