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提升至74%,国家重点实验室实现零的突破……自2018年入选部省合建高校以来,内蒙古大学发展驶入了快车道,“信心更强、干劲更足”成为全校师生的普遍感受。

  新增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提升至74%,国家重点实验室实现零的突破……自2018年入选部省合建高校以来,内蒙古大学发展驶入了快车道,“信心更强、干劲更足”成为全校师生的普遍感受。

  内蒙古大学的变化是部省合建工作的一个缩影。2018年2月24日,教育部召开支持和提升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座谈会,启动部省合建工作,对没有直属高校的中西部14个省份,采取部省合建模式各支持一所高校发展。

  三年来,在教育部、地方政府、合建高校、合作高校共同努力下,部省合建“四方联动”机制日趋完善,纵深推进部省合建工作的合力效应进一步显现。合建高校以大型系列研究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不断凝练学科特色和方向,会聚高层次创新人才,整体办学水平不断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在区域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

  建机制——

  汇聚多方合力

  在我国高等教育的版图上,中西部高校占全国高校总数的57%,在校生占全国总数的57%,是名副其实的“半壁江山”。

  然而,受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布局影响,中西部高等教育总体上与东部存在较大差距,高层次人才引育能力偏弱,缺少高水平科研平台,科技创新能力薄弱,难以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为破解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区域分布不平衡、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不充分的难题,“部省合建”应运而生。合建工作启动后,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与相关各省(区)政府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负责人签署合建协议,明确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基本路径,确立了“同等对待”“多方支持”的精神内涵,搭建了部省合建总体框架。

  2018年8月,陈宝生主持召开部省合建工作推进会,为合建高校量身定制了“一校一策”合建工作手册,细化部、省、校各方责任及当前重点建设任务,为合建工作开好头、起好步和纵深推进提供了明确指引。

  教育部各司局积极行动,推动工作手册8个方面16条支持举措落地生效——办公厅在文件收发、会议安排、视频会议系统等信息平台方面将合建高校同等对待;人事司将合建高校纳入直属高校干部培训计划,逐校开展合建高校领导班子建设调研;财务司在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分配中给合建高校予以支持……其他相关司局也通过不同形式行动起来、助推合建工作。

  “聚全省之力办好海南大学”,这是海南省委、省政府作出的庄严承诺。签订部省合建协议不久,海南省政府就印发实施了工作方案,列出了17条主要任务及举措,并明确了责任单位及保障措施,全力推进海南大学发展。

  不仅仅在海南,自合建协议签订以来,各地均成立由省领导担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合建工作的领导与协调,进一步汇聚资源,在资金、政策、环境等方面加大对合建高校的支持力度。

  为激发合建高校办学活力,地方政府在人才引进、编制使用、出访来访外事审批、物资采购等多个领域给合建高校“松绑”,扩大合建高校的办学自主权。青海省以“设立临时编制”“调整正高职称岗位比例”“协议工资”等特殊政策支持青海大学开展人才工作试点。云南省深化采购制度改革,提高效率,进一步扩大学校采购自主管理权限,为学校学科平台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

  强学科——

  对接地方产业发展

  近年来,郑州大学围绕华夏文明传承与创新,布局了“中原历史文化”学科;围绕食管肿瘤高发的区域特征,布局了“肿瘤防治与转化医学”学科;围绕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布局了“绿色高效农业”学科。同时,以中原历史文化等学科为基础,对接文旅产业,提升服务发展和转型升级能力。

  以学科建设为引领,在全国高等教育大格局中差异化发展,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中率先发展正成为各合建高校的共识。教育部明确合建高校学科建设争创一流的目标:学科群中已经是一流建设学科的要进一步巩固深化建设成果和地位;基础较好、近期有可能实现突破的要努力达到一流学科建设水平;目前基础相对较弱的学科,也要力争快速提高整体水平。

  所在地区是学校立足之本,强校之基。合建高校只有植根于地方产业发展,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才有源头活水。为此,教育部研究提出了部省合建高校优势学科对接地方主导特色产业工作方案,在每所合建高校重点支持建设至少两个学科群,紧密对接服务本地主导特色产业。分管部领导与各校逐校沟通,指导编制具体建设方案。

  在此基础上,教育部分类型分片区召开4次座谈会,会同地方产业主管部门、重点企业、合建高校、对口合作高校负责人和学科专家,共同研究合建高校优势学科群支持地方能源化工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农业生态产业等有关事项,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引导合建高校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壮大学科实力。

  3年来,合建高校学科结构日趋合理,一级学科博士点总数达到188个,校均13个,相关优势学科建设成效显著。

  一大批标志性成果频出,海南大学热带生物与医药学科、热带作物学科分别获批“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项目”;山西大学获批“当代哲学与新科学技术互动作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成为我国哲学学科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建平台——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近年来,致力于破解煤炭清洁利用的“卡脖子”问题,宁夏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群搭建3个应用基础研究中心和新型煤化工成果产业化中试平台,精准对接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资源利用率低、产品附加值低、废弃物量大等一系列产业关键难题。

  办好大学,要有大院、有大楼,更要有大师、有大器。教育部积极推动部省合建大型系列研究设施建设,组织各合建高校立足现有学科基础、挖掘区域资源优势、对接地方产业需求,编制了优势特色学科大型系列研究设施(人文社科研究平台)建设方案。2019年以来,14所合建高校共凝练出31个大型系列研究设施建设方案。

  3年来,百余名专家分7组逐校开展专项调研,形成了专项调研报告和专家论证意见,引导督促合建高校凝练大型系列研究设施(研究平台)建设目标,细化部省合建专项经费使用计划,完善设备设施具体技术指标。

  为进一步加强分类指导,推进产教融合,教育部组织合建高校与对口合作高校深入企业开展调研,引导各合建高校立足区域优势和资源禀赋,瞄准产业发展需求,解决技术发展瓶颈,健全校企深度合作机制,提升大型系列研究设施建设与地方产业发展的契合度,将资源、区位优势转化为学科优势和服务地方产业的发展优势。

  “下一步,将深入推进对口合作工作,安排部署对口合作高校高层次人才到合建高校挂职担任学科带头人,补齐合建高校人才短板,推动大型系列研究设施(研究平台)的共建共享,实现合建高校与对口合作高校衔接性、差异性、互补性建设,放大优质科研设施的科学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同时,根据合建高校优势特色学科发展及大型系列研究设施建设需要,在博士点建设、国家级人才项目评选、本科推免名额等方面继续予以倾斜支持,为设施平台建设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教育部规划司负责人表示。

  搭桥梁——

  推动协同创新

  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共建健康大数据中心和分子诊断中心;帮助西藏大学加快推动西藏高原科技研究中心和民族文化研究中心建设;与山西大学等高校联合组建、共同培育极端光学协同创新中心……自部省合建工作启动以来,北京大学牵手5所合建高校,量身裁衣、问诊把脉,开展全方位、多元化的对口合作,助力合建高校跨越式发展。

  在分析研究各校合作意向、学科特点的基础上,教育部安排部署37所直属高校与合建高校开展对口合作。围绕“帮弱项、帮短板、帮重点、帮特色”,37所直属高校积极行动,“多帮一”“一帮多”的格局初步形成。对口合作高校把落实部省合建当成一项政治任务,协调本校及其他资源,加强与合建高校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队伍建设、干部挂职交流等方面的支持合作。

  教育部连续3年组织7个调研组分赴14所合建高校实地调研,研究提出支持合建高校改革发展、推进学科建设的对策建议,帮助合建高校完善发展思路、凝练办学特色、找准服务面向。

  对口合作之初,就定位于“合作”而不是单纯帮扶。充分利用中西部地区的资源禀赋和特殊优势,直属高校通过与合建高校联合攻关,在对接地方需求、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进一步拓展了自身的空间和平台。

  “中国农业大学对口合作海南大学、石河子大学、贵州大学、河北大学等4所高校,主要通过学科引领,发挥优势学科辐射带动效应,推动对口合作工作共建、共享、共赢。”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龚元石介绍,中国农业大学通过作物学、植物保护学等6个优势学科对接、提升海南大学作物学、石河子大学农业工程、贵州大学植物保护学、河北大学生物学的综合实力。

  学校领导班子是推动合建工作的重要保障。各地与教育部一起注重选优配强合建高校领导班子和干部交流,推动直属高校、部省合建高校干部双向挂职和交流任职,将表现突出的领导人员纳入直属高校干部选任视野,提升了合建高校领导班子的治校理政能力。2018年以来,通过中央援派任务向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西藏大学援派干部人才89人。目前,已有15名直属高校干部在合建高校领导班子任职,其中由直属高校推荐担任合建高校正职人选7人。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