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蓬勃生长的早教行业,迫切需要的是来一场教育理念上的共识建设。明确早教的功能、定位,引导家长理性投入,从投入越早、投入越多就越好的教育误区中走出来。

1jpg/></p><p >王铎 绘</p><p>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背后,是新手爸妈们为孩子早教操碎了的心。有业内报告称,预计2020年中国早教市场规模可达2900亿元人民币,到2025年早教市场规模或超过3200亿元。“起跑线之战”愈演愈烈,家长“一掷千金”之时,却还面临着机构经营不善、高额学费退款困难的风险。</p><p>  早教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背后是中产家庭的崛起,年轻一代父母学历高、收入高,对子女的期待也高,在子女教育支出方面既有强烈的意愿,也有较强的能力。在“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观念的引导下,一些家长早早就对孩子的早教进行谋划。有的家长把才几个月大的宝宝带去了早教班,有的家长从孩子不到两岁就购买了数万元的早教课程,一节一个小时左右的课高达400元。而早教机构也在迎合、刺激家长的这种早教需求。有媒体调查发现,目前市面上的早教机构多数宣称孩子从零岁开始就可以上早教,一些机构还推出了0—6月宝宝可以免费上课的政策。</p><p>  婴幼儿早期教育是人生重要的奠基时期,对个体和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机构与儿童的认知、社会性、情绪发展有着短期与长期的关联,对婴幼儿早期教育投入的产出比是最高的。科学的早教对促进婴幼儿脑和神经的发育具有积极意义,但早教是不是投入越早越好,投入越多越好?答案是否定的。早教的功能应该是培养宝宝的认知能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和探索兴趣,而不在于知识和技能学习本身。把早教简单理解为上早教班,让孩子在学龄前阶段过早地参加各种学习班,过早背负沉重的学习负担,导致孩子失去应有的天真和快乐,失去学习的兴趣,效果只会适得其反。</p><p>  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将早教视为刚需的背后,是早教行业野蛮生长,各种早教机构涌现,收费高但却参差不齐,缺乏成熟早教理念、教学内容简陋、品牌影响力低、师资力量缺失成为不少早教机构的通病。如此,不仅无法带来好的早教效果,甚至频繁爆出停课、中止运营等事件,给消费者带来严重损失。</p><p>  事实上,很多高收入家庭面对昂贵的早教课也觉得性价比偏低;之所以不少家长乐此不疲地投入,一个重要原因是身边不断出现学习进度更快的孩子,于是即便早教课无法短期达到明显效果,却也成为了刚需。当竞争的水位不断抬高,竞争的起跑线不断提前,实际上就进入了一种内卷化的状态。在这种竞争中,最大的赢家可能是赚得盆满钵满的早教机构。</p><p>  面对蓬勃生长的早教行业,迫切需要的是来一场教育理念上的共识建设。明确早教的功能、定位,引导家长理性投入,从投入越早、投入越多就越好的教育误区中走出来。要意识到,在早期教育中,高质量的亲子陪伴更为重要,早教更不等于送去早教班。在“教”之外,“养”的意义更重要,家长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陪伴孩子时间最长的人,家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婴幼儿性格的形成、习惯的养成以及潜能的开发,家长规范自身的言行,是对孩子最好的早期教育。</p><p>  对于相关部门来说,是要明确行业规范,尤其是对从业者资质严格把关,通过设立市场准入制度等加大对早教行业的监管力度。针对行业人才质量参差不齐的状况,要加强早教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早教人才培养制度,建立早教人才职称职业晋升的考评机制,鼓励早教从业人员不断提升职业能力。对于频繁发生的早教机构“跑路”、家长退费难等问题,要求严格落实不得一次性收取超过三个月费用的规定,加强对早教机构的资金监管。</p><p>  早教机构也要回归教育初心,探索科学的教学理念、制定更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完善机构设施,加强人才培养培训,以给孩子和家长提供品质化的课程体验,推动行业走向健康、成熟的发展方向。</p><p>  (作者系本报记者)</p><p><br/></p>
</article>
</div><div class=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