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也有专家指出,我国的双创教育在人才培养上仍然存在挑战,如何把“互联网+”大赛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有效结合是需要直面的问题。

  这是一场盛会,六年时间,让1500多万名大学生、374万个团队会聚于此。

  这是一片沃土,朝气青年与科技创新,在这里碰撞出别样火花,一大批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社会效益好的高质量项目不断涌现,催生企业超过7万个,创造就业岗位超过60万个,间接带动就业超过400万人。

  创新,已成为这个时代最紧迫的要求。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力做强创新引擎,打造自主创新新高地。要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疏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双向链接的快车道。

  作为我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第六届中国国际“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如何赛出新答卷?持续举办六年的“双创大赛”,又有什么新亮点?

  发现一:青年筑梦 精准扶贫

  今年直播带货销售额达4.3亿元

  今年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看着滞销的7000多万斤晚熟柑橘,电子科技大学学生刘沈厅和9名返乡创业大学生发起眉山市彭山区果业商会,成立微梦志愿服务队,通过新媒体直播平台直播带货、直播订货实现“零接触式”销售。

  一系列举措很快见效。7天时间建成“零接触式”水果中转站,一个月内销售晚熟柑橘超1500万斤,帮助128个建档贫困户脱贫,增加岗位6万人次。一连串让人目不暇接的数字,见证了创业项目的一步步壮大。“今年8月,为减少洪灾对果农的影响,我们平台还助销葡萄500万斤。”刘沈厅说,“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农业成为令人向往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国已有60万青年学生通过电商平台直播带货,销售额达4.3亿元,扶贫实效超出预期。52个未摘帽贫困县所在的7省(区)均举办了全国线上对接活动,积极促成全国大学生聚焦贫困县开展以电商直播或创业实践为主的精准扶贫。

  这个假期,贵州大学“博士村长”团的足迹遍布榕江县、三穗县、纳雍县。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张明华和老师们对榕江县国良胡蜂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疫病防控培训及养殖指导。“目前,榕江县国良胡蜂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占地面积10亩,培育蜂王10000多只,初级蜂群4000多群,年营业额300多万元。但是今年春季,由于对发病的蜂群控制不当,导致经济损失高达300余万元,在老师和我的帮助下,提出补种辅助蜜源植物、合理布局蜂场等及时有效的举措,为合作社挽回经济损失10万余元。”

  从延安到古田、从井冈山到西柏坡、从小岗村到闽宁镇、从嘉兴南湖到大庆油田,既有高科技项目,也有接地气成果,大学生们通过信息咨询、技术指导、产业辅导,有力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建设。

  发现二:首次以“国际”命名双创大赛

  线上线下连接世界青年

  今年的“互联网+”大赛,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多了“国际”二字。从第三届大赛首次设立国际赛道,到本届大赛首次以国际命名“互联网+”大赛,将原国际赛道并入高教主赛道,全世界的高校青年真正实现同场竞技、相互促进,包括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顶尖名校在内的来自113个国家和地区的1158所国外院校报名参赛,报名人数和参赛项目均超过上一届大赛,这是一场名副其实的世界青年的双创盛会。

  作为东道主,华南理工大学依托自身的全球合作网络,推荐参赛的国际项目达101项,其中57个项目来自37所世界百强高校。华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章熙春表示,学校对总决赛作了充分准备:“受疫情影响,国际项目、港澳台项目无法来到现场参加比赛,为弥补很多选手、观摩人员不能来到现场的遗憾,大赛特别打造了全新的‘数字化’平台,集成了参赛报名、同步资讯、线上展厅、直播观看、资源对接等功能,打造了全新线上‘双创’成果虚拟现实展厅,支持全球观众全时段远程观展。大赛还将加入AI智能识别翻译,面向全球进行双语字幕直播,让全球大学生了解大赛盛况。”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型办赛模式,使用国际通用会议软件连线,或将成为疫情下举办国际级赛事的新模板。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表示,六年来,已经有来自五大洲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一千五百多万大学生参赛,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正在成为一个全球最大双创教育交流平台。

  发现三:大学全面实施弹性学制

  大赛联动助力双创教育

  秉持着“扶农、助农、富农”使命,和“让农特产品不再难卖”愿景,立足贵州省铜仁市,贵州小伙肖祥应通过电商扶贫新模式打造网红农特产品变身“黔小哥”。而今《黔小哥——千万级网红MCN平台助力西南电商扶贫》项目已入选北京科技大学种子计划、鼎新计划,已入驻北科大创业孵化基地贝壳创空间。

  像肖祥应这样通过参赛助力创业的项目不在少数,大赛以赛促创效果如何,吴岩给出一组数据:“赛后成立公司的项目中,近90%是赛后第一年成立,有一半左右的公司完成融资,19%的项目完成5000万元以上的融资。实践类项目2018年的年收入在5000万元以上的占比为13%,最高的项目年收入突破2亿元。”

  不过,也有专家指出,我国的双创教育在人才培养上仍然存在挑战,如何把“互联网+”大赛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有效结合是需要直面的问题。

  在章熙春看来,一流的人才培养,离不开一流的师资队伍。“在创新创业的教育上,华南理工大学采取多种措施努力打造一支业务精湛、专兼结合的双创师资队伍。以人事制度改革、科研体制改革作为突破口,打造若干瞄准国际科技前沿的基础研究团队以及服务国家战略的应用研究团队。深化成果转化服务机构和转化人才的建设,培育高水平技术转移的人才队伍,有专业服务人员负责学校的科技成果与在各地的推广和转化。还要加强教师培训和完善绩效考核办法,鼓励和引导广大教师提升创新创业的实战能力。”

  “要推政策,把活力热起来。在大学全面实施弹性学制,支持学生创新创业,建立了创新创业的学分积累与转换的机制,在线开放课程的学习认证和学分认定的制度,各示范校为206万名大学生建立了创新创业的成绩单,这五年期间有3700多名大学生暂时休学创业。”吴岩说,“在举办大赛的同时,还有一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今年全国有1088所高校的38000多个项目立项,参加立项的大学生有16万多人,项目经费达7.6亿元,有效地提高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就是要通过育人理念、质量标准、教与学的改革,体制机制的创新,技术方法、质量文化等全面的变革,来让‘我敢闯、我会创’成为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新的素质教育。”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