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勾勒了铸魂育人的路径,回答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往哪走”的问题。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同志《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一书,近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内含总书记重要文稿52篇。其中有多篇涉及哲学社会科学,内容包括世界观、方法论、意识形态、思政工作、民族精神、爱国主义、马克思主义、文化软实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等观点和论断,不仅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提供根本遵循,也为高校哲学社科工作者践行铸魂育人使命提供行动指南。

  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勾勒了铸魂育人的路径,回答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往哪走”的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既呼唤杰出的学问家,又为学术的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对于如何坚持与时代同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问题意识为切入点的方法论,强调反映和观照现实,回答和解决现实问题。因此,践行与时代同步的要求,就是要聆听时代的声音,切中时代的困惑,回应时代的呼唤,应对时代的挑战,解决时代的问题。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指出了铸魂育人的方向,回答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为谁走”的问题。

  中国古代就有“民者,国之根也”“民者,万世之本也”的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需要走近人民、深入人民做调查研究。调查研究不仅是谋事之基,而且是成事之道。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过程,就是深入实践、把握人民思想脉搏的过程,就是着眼人民需要解疑释惑的过程,就是通过阐明道理把学问写进人民心坎的过程,就是通过有效宣传与人民达成政治共识的过程。这个过程的不断推进,就是回答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为谁述”和“述什么”的问题。

  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描述了铸魂育人的成果,回答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走到哪”的问题。

  大凡精品,必是刻意求工、细针密缕和反复刮垢磨光的产物。关于精品的评判标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许多富有创见的观点,比如立志做大学问、做真学问;提出具有自主性、独创性的理论观点等。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存在的飞扬浮躁现象:著作等“身”者不少、著作等“心”者不多;大师大家多,但有大派头而无大作品;不能及时提出与运用新思想新理念新办法。关于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的路径,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出了非常精准的要求,诸如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锲而不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把中国故事讲得愈来愈精彩,让中国声音愈来愈洪亮等。这些要求具有深厚的理论性、鲜明的实践性,振铎有声。

  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阐释了铸魂育人的途径,回答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如何走”的问题。

  百学须先立德,立德既以明德为基础,又是立功和立言的前提。“明德”语出《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明德”本指弘扬仰不愧天之品格。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所要“明”之“德”,就是把为人、为事、为学统一起来,把信仰、情怀和担当统一起来,秉持“坐冷板凳”和“吃冷猪头肉”的不图身前名的情怀,谨记“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的智慧,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描绘新时代的精神图谱,从而完成以文固本、以文培元之使命。

  实践表明,只有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航船才不会偏离航向,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才能释放出经久不息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才能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之“魂”的基础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才能不断正本清源和守正创新,开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新局面。

  (作者:系黑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哈尔滨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