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需要政府管理部门减少干预,扩大中小学校长的决策权,积极推进校长专业化成长,创新激励机制,提升校长团队领导力。减少和规范对学校的行政审批事项,从具体的行政管理转向依法监管、提供服务,依法保障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学校办学自主权是厘清学校与政府、社会关系的主要手段,是优化学校内部治理模式、激发学校办学活力的重要基础,是减轻教师负担、促进教师创新能力发展的基本条件。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话题。

  政府需要充分放权和赋权

  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激发教育活力,要注重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把该放的权力坚决放下去,把该管的事项切实管住管好,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

  政府要转变职能,成为教育体系的建构者、教育条件的保障者、教育规则的制定者、教育公平的维护者、教育标准的制定者和教育质量的监控者。办学自主权改革的目的在于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学校特色和多样化发展,满足学生成长和个性发展需求,保障师生合法权益。政府要明确自身的职责边界。在分权过程中,要制定好“三张清单”(权力清单、服务清单、责任清单),明确放权尺度,分类、分批下放学校自主管理权。山东青岛市、江苏镇江市及广东佛山市等地已积极探索清单管理模式,制定并下放了包括人事管理、财务和基建项目管理、教育教学等多项自主管理权限,运用清单管理充分赋权给真正懂教育、具有管理能力的教育家来办学。

  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需要政府管理部门减少干预,扩大中小学校长的决策权,积极推进校长专业化成长,创新激励机制,提升校长团队领导力。减少和规范对学校的行政审批事项,从具体的行政管理转向依法监管、提供服务,依法保障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学校管理者需要用好权

  学校自主办学过程中,首先,建立完善的内部治理体系。全面落实校长责任制,以党建引领,加强学校规划的编制和执行,引领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办学理念和历史传承塑造校园文化。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体系和实体程序,发挥好党组织、教职工代表大会、学术委员会和家委会等管理与监督作用。完善事前的规则约定、事中的监管渠道畅通和事后的反馈与评估机制,推动校务公开工作。

  其次,强化校长教育教学领导权,构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激励机制。以校长为核心的学校管理团队,一是要在课程开发、课程安排、教学组织、教学评价和教学改革试验等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把立德树人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二是要完善教师专业成长机制,构建在职教师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培训体系,打通新进教师成长快车道,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培养造就一批骨干教师、卓越教师和教育家型教师,帮助教师做好职业规划,积极创造条件帮助教师心无旁骛地实现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努力消解职业倦怠感。三是要积极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形成“网络可访问、资源可获取、师生可交流”的信息化环境,提升信息技术服务教育教学的能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再次,要构建以业绩考核和能力评估为基础、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人员管理机制,激发队伍活力。学校要建立公开透明的用人选人机制,灵活采取多样化招聘方式,多层次、多渠道引进优秀教师,处理好“供需矛盾”,增强教师队伍的造血功能。要在核定的内设机构和干部职数内,按规定程序科学设置内设机构,制定岗位设置实施方案,明确岗位聘任条件和聘任办法,择优选任中层干部,畅通管理类教师上升通道。发挥好职称评审在学校用人的积极作用,积极探索教师退出机制。

  最后,要构建高效、灵活的办学经费和资产管理使用机制,发挥资源最大效益。学校要牢固树立“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理念,用好学校的财务支配自主权。加大经费使用的统筹力度,加强部门预算管理能力,完善并细化可操作可检查的绩效管理办法,优化资金使用结构。规范设施设备采购和管理办法,加强设施设备的运行维护能力,提高使用频率。

  教师需要回归本位、减负增效

  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最终的落脚点是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需要把课堂交还给教师,要让教师从各种与教学无关的活动中解放出来。

  学校自主办学过程中首先要明确教师工作量标准,合理确定教师工作量。要清理和规范进校的各类检查、考核、评比活动,实行目录清单制度,把时间和精力还给教师,让教师静下心来研究教学、备课充电、提高专业化水平。要尊重教师的专业能力,给予教师足够的教学自主权,让每位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教学要求,结合班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自身的专业技能,自主设计教学方案,评价学生学业水平,调整教学策略。

  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学校自主办学需要良好的制度环境保障,需要灵活多样的机制设计,更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作者单位系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智力开发研究所)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