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开启后,笔者在与几位山东校长的交流中发现,课堂教学改革方式是实施新高考后校长们普遍关注的话题。

  新学期开启后,笔者在与几位山东校长的交流中发现,课堂教学改革方式是实施新高考后校长们普遍关注的话题。

  起因是今年高考所用的新课标I卷的命题方式带来的冲击。有校长反映,相当一部分高中教师意识到自己“不会教”了。同时,一些以往高考成绩比较耀眼的名校,今年也出现了“发挥不好”的情况。身处其中的校长和教师真正认识到,高考命题方式变了。高考指挥棒的变化也传导到初中和小学,关注教学质量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长,也感受到教学方式变革的压力和意义。

  其实,课堂教学历来是学校日常工作的核心。立德树人的目标首先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一些学校的校本课程或者育人活动也需要课堂教学来保障。如果课堂教学有效性不够高,那么教师可能就会诉诸于布置大量课外作业,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而家长由于担心学校教育质量,就有可能反对学校开展“非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改革并非易事,几项添加式举措无法起到真正作用。新学年开始,课堂教学改革的既有挑战仍在,且将会有新的挑战。校长们如果仅仅是跟着上级教育管理部门(如教研室)的要求走,而缺乏自我反思意识,就会导致课堂教学改革缺乏系统性。

  因此,笔者建议已经加入新高考改革试验区的学校校长,特别是同时进行新课程新教材实验的高中学校校长,先自我提问几个问题,进而梳理出新学期的校本教研整体改革思路。

  首先,目前的校本教研方式是否能够支持改革方案?如果学校已经制定了详细的教学改革或校本教研整体改革方案,则教学领导团队应该专门再通读相关文案,在新学期重新理解并反思。如果学校之前并未启动相关改革,那么建议学校从学习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及20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入手,制定适合学校的校本教研整体改革方案。

  其次,校本教研计划是否能满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要求?校长应召开备课组长和教研组长专题会议,对研制新学年学科教研计划提出具体要求,将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评价体系以及2020年高考新课标I卷和新课标II卷所揭示出的对高中生的素养要求,融入到校本教研计划中。校本教研既要强化学科建设,又要适合本校特点;既要有对全校教师的总体要求,如提高教研参与度、用针对性阅读营造共同话语体系、听评课要聚焦教学目标设计的适切性与教学评是否一致等,又要有对学科独特性的研究要求,包括:如何追求有生命活力的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主动学习、培养核心素养的主阵地等;还应有如何进行日常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例如培养学生做时间的朋友、让学生会写规范字、科学记笔记;等等。

  再其次,如果学校已经开展关于教学设计方面的改革,学校还应组织骨干成员开展研讨会,讨论之前的备课模板是否需要修改,是否需要配套导学单。根据研讨结果进行必要修订后,再进行集体研讨。其间,教师应设计好研究节奏,要有产品意识,在改革初期聚焦一个单元,进行整体设计,反复修改。通过这个单元的反复研讨和修改,参与教师一起学习、尝试、澄清教学设计的理念和设计重点,再将这一集体设计的单元落实到课堂教学中,通过课堂教学检验教学设计理念、流程和工具设计的适切性。教学设计的目的,就是要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最终要落实到课堂上,落实到学生的学习方式中。这样,聚焦于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提升的校本教研就能不断螺旋上升。

  最后,学校教学领导团队还应与备课组长和教研组长研讨一次教学管理问题。例如,如何在学校层面规范教师课堂教学、布置作业、作业批改行为,通过何种评价方式引导教师平等、公正、积极地对待学生等。

  学校工作以及学校研究的魅力在于,有的路即使已经走过千万遍,但是再次踏上它,依然充满着若干新的可能性。

  (作者系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教育学博士)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