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公布的2012—2019年教育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一定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合并、计算,在此基础上分析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普通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情况,并提出政策建议,以推动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1_看图王jpg/></p><p ><span style=图1 2012—2019年全国普通中小学教师数量总体变化状况

2_看图王jpg/></p><p ><span style=图2 2012—2019年我国普通中小学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状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档升级,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本文以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公布的2012—2019年教育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一定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合并、计算,在此基础上分析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普通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情况,并提出政策建议,以推动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更有规模、更加优化

  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档升级

  党的十八大以来,教师队伍规模日益壮大。

  第一,专任教师数量稳步上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普通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保持了相对稳定的数量,并呈现稳中上升趋势,其中2016—2019年有较大幅度增长(见图1)。2012年普通中小学教职工总数为1194.01万人,专任教师总数为1068.49万人;2019年普通中小学教职工总数为1303.67万人,专任教师总数为1187.58万人。2012—2019年,我国普通中小学教职工总数增加109.66万,年平均增长率为1.26%;专任教师增长119.09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52%。专任教师增长率超过了教职工总数增长率。这个庞大的职业群体支撑起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第三十六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称赞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展现了当代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和责任担当”,并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慰问。

  第二,乡村教师队伍明显加强。乡村教师队伍是整个教师队伍建设中的短板,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就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把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取得显著成就。从城乡生师比来看,2012年乡村小学、初中、普通高中的生师比分别为16.89、12.46和15.00,2019年分别为15.23、11.65和13.02,且乡村小学和初中阶段的生师比均低于城市和县镇。2019年小学阶段城市、县镇和乡村生师比分别为21.92、20.21和15.23。在结构上,乡村教师队伍不断优化。从性别结构来看,乡村男教师比例高于城市和县镇,小学阶段2019年城市、县镇、乡村男教师比例分别为37.19%、47.06%和49.39%。从年龄结构来看,2019年城市、县镇和乡村初、高中50岁以上教师比例分别为17.79%、17.09%和15.32%,初、高中阶段乡村老龄教师比例显著低于城镇。2012年以来,中西部省份共招聘51万余名特岗教师,持续为乡村教师注入新鲜血液,优化了乡村教师队伍结构。

  第三,西部教师支持成效显著。2019年我国西部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专任教师规模分别达到185.21万人、107.63万人和54.63万人,较2013年累计增加30.29万人。同时,西部生师比小学阶段保持相对稳定,初中和高中逐年下降。2013年西部小学、初中、普通高中的生师比分别为16.36、13.85和16.21,2019年分别为16.42、13.01和13.72,且2019年西部小学阶段生师比低于东部的17.13和中部的16.89,初、高中阶段略高于东部,但低于中部。

  党的十八大以来,教师队伍结构逐步优化。

  第一,年龄结构中青年教师占主体。我国普通中小学教师年龄结构总体呈现较为合理的“倒U型”分布形态,35—50岁居多,34岁以下和50岁以上教师略少,其中50岁以上的教师不足两成。小学阶段,中青年教师占主体,且逐年上升。2013—2019年34岁及以下的青年教师数量呈现先下降又逐步回升趋势,2016—2019年有较大增长,相比2013年,2019年青年教师增加33.64万人。35—49岁中年教师数量逐年持续上升,2019年较2013年增加42.03万人。50岁及以上老龄教师数量持续下降,从2013年至2019年减少7.22万人。2019年小学、初中、普通高中阶段50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比重分别为84.15%、82.51%和83.43%。

  第二,学科结构逐步合理。2012—2019年我国普通中小学教师数量在学科结构上呈现语文、数学、外语等主科教师比例下降,艺术、体育、综合实践活动等“小学科”教师比例增加的趋势。其中,“语数外”课程的小学专任教师占比下降较为明显,由2012年的74.85%降至2019年的71.18%;而艺术、体育、综合实践活动等“小学科”教师占比明显增长,由2012年的14.18%提高到2019年的19.19%。“语数外”课程的初中专任教师占比略有降低,而艺术、体育、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教师占比由2012年的13.87%增至2019年的14.93%。“语数外”课程的普通高中教师所占比重由2012年的46.50%降至2019年的45.05%,艺术、体育、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占比略有提高。这些数据表明,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小学科”被不断重视,国家课程开足开齐的目标逐渐实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教师队伍素质显著提升。

  第一,高学历教师比例逐年上升。从教师学历结构来看,2012—2019年间,我国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不断上升,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高学历教师比例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见图2)。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小学教师比例增长最快,由2012年的32.58%提高到2019年的62.51%;2019年初中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比例达到87.35%。同时,普通高中教师拥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由2012年的5.01%提高到2019年的10.60%。数据显现出中小学教师学历水平和自身素质不断提升,凝聚在教师身上的人力资本显著增加。

  第二,职称结构日益优化。中小学专任教师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比例,呈现从上升到下降,又逐步回升的变化趋势。小学教师职称比例变动幅度最大,中高级职称的比例从2012年的54.31%下降至2018年的48.65%,2019年又回升为51.44%。普通高中和初中教师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比例微幅下降后也呈现回升趋势。总体上,中小学职称结构呈正态分布,高级职称教师比例逐年上升。

  更加公平、破除失衡

  教师队伍建设需提质增效

  教师队伍区域结构有待调整。

  2013—2019年全国普通中小学专任教师数量地区分布总体状况为东部大于中部,中部大于西部,中西部教师队伍数量总体落后于东部。在国家相关政策支持下,西部专任教师数量稳步上升,代课教师和生师比逐年下降,中部地区专任教师数量虽有所上升,但生师比总体高于东西部,尤其中部初中阶段生师比呈逐年上升趋势。同时,中部代课教师数量明显高于东西部,且在2015年后中部代课教师数量呈现上升趋势。

  教师队伍城乡结构有待调整。

  第一,城镇学校生师比较高。城镇生师比远高于乡村,尤其表现在小学、初中阶段。2019年初中城市、县镇和乡村的生师比分别为13.12、13.08和11.65。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镇化速度加快,大量乡村人口不断向城区涌入,城镇学校出现“大班额”问题。在追求义务教育阶段师资均衡优质发展的新要求下,需努力实现“基本消除超大班额”的工作目标。

  第二,城乡老龄教师比例逐年升高。2012—2019年城市、县镇和乡村都表现出34岁以下青年教师比例下降,高中阶段出现大幅度下降,50岁以上教师比例逐年上升的趋势。总体上50岁以上教师由2013年的153.34万人上升至2019年的195.73万人,其比例从2013年的14.34%增长至2019年的16.48%。初中和普通高中老龄教师比例较高,2019年分别为17.49%和16.57%。城乡对比分析中,2019年小学阶段城市、县镇和乡村老龄教师比例分别为11.52%、15.94%和20.86%,乡村显著高于城镇;初、高中阶段城市、县镇和乡村中学老龄教师相比2013年分别增长8.66、8.12和5.57个百分点。

  教师队伍中的代课教师问题及性别结构问题急需改善。

  第一,代课教师问题仍需关注。尽管国家近几年在解决普通中小学代课教师问题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仍存在一定数量的代课教师。2012—2019年小学代课教师远多于中学,2012—2015年小学、中学阶段数量和比例均不断下降,但2016—2019年有回升趋势,小学阶段呈现波动上涨变化。2019年东中西部代课教师数量分别为6.79万、9.50万和5.25万,中部地区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代课教师数量较大。

  第二,小学教师性别结构失衡。2012—2019年,各年段女教师比例均高于男教师,且女教师比例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初、高中阶段女教师数量虽高于男教师,但相对均衡,小学阶段性别结构严重失衡。性别比例失调问题不仅会对教师群体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同时会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不利于创新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尤其可能会带来“男孩危机”问题。

  更有质量、激发活力

  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的展望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队伍应向着“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方向发展。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全方位、全领域”的政策支撑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关系教师待遇、教师发展的政策不断出台,为教师队伍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从2012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到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再到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都始终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凸显教师队伍建设的分量之重、地位之高。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应继续加强国家层面的政策保障及地方的落实机制,建立“全方位、全领域”的政策支撑体系,着力解决教师队伍建设在区域、城乡和结构等方面的失衡问题。

  二是振兴教师教育,激发优秀教师队伍的源头活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的中国特色师范教育体系已初步形成,同时也在不断强化职前教师培养和职后教师发展的有机衔接。新时代着力破解教师队伍建设难题,应进一步提升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的培养层次,加强中西部地区培养、培训教师的高校以及省市县级教师专业发展机构的建设,继续推进公费师范生制度,加强薄弱地区教师的精准培养和培训,为中西部及乡村补充具有较高素质的优秀教师。

  三是创新管理制度,破除教师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弊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编办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编制资源,创新管理体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现了编制标准和编制总量双增长,较好地保障了中小学教育事业发展。同时,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加强了基础教育教师的职业发展深度,吸引了更多更优秀人才进入中小学教师队伍。为此,针对中西部及乡村地区代课教师多、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较低问题,各级管理部门应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对教师队伍建设的薄弱地区予以倾斜,促进教师队伍的均衡发展。

  四是健全保障体系,让教师拥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2012年以来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的成就表明,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教师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教师才会有更多的荣誉感、责任感,才能真正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新时代进一步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统筹考虑当地公务员实际收入水平,认真落实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等政策,全面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给予薄弱地区教师队伍更高的地位待遇支持,才能使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有发展”。

  (梁红梅系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东北师范大学分中心副教授,毋锶锶单位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