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引发全球关注,折射出教师素质能力的提升。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国培计划”是我国教师专业发展实践中最具典型意义的国家行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引发全球关注,折射出教师素质能力的提升。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国培计划”是我国教师专业发展实践中最具典型意义的国家行动。

  值“国培计划”实施十周年之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1综合运用文献档案研究、国际比较研究、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个案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国培计划”十年实施状况开展了第三方评估研究。

  一、“国培计划”的发展历程

  “国培计划”是2010年由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启动实施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2的简称。我国义务教育基本普及之后,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教师尤其是中西部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我国政府以《 》(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为依据,启动了国家层面的、重点支持中西部农村教师的大规模教师在职培训计划。

  “国培计划”十年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国家启动、规范实施阶段,聚焦乡村、服务基层阶段和精准扶贫、分层施训阶段。

1_副本_副本jpg/></p><p ><span style=图1 “国培计划”三阶段划分

  (一)国家启动、规范实施阶段(2010-2014年)

  “国培计划”的实施以教育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为起点。在实施初期,主要完成了四项工作:一是确立示范引领、“雪中送炭”、促进改革的宗旨;二是设立示范、中西部和幼师国培三类项目;三是建立国家和地方专管机构;四是制定项目招投标、过程管理、绩效评估等规章制度。

  (二)聚焦乡村、服务基层阶段(2015-2017年)

  2014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赞扬国培“为中西部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做了一件大好事”,为“国培计划”的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这一阶段,“国培计划”的发展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聚焦乡村、集中支持乡村教师,以国务院发布《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为标志;二是重心下移,以“项目县”为载体推出送教下乡等模式,注重培养当地培训团队,强调校本研修。

  (三)精准扶贫、分层施训阶段(2018年至今)

  2018年,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为标志,“国培计划”更加重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精准扶贫大局。同时遵循教师成长规律,通过分层分类的项目设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国培计划”的主要成就

  “国培计划”的政府重视程度之高、财政投入力度之强、参训受益人数之多、持续发展时间之长,世界少有。经过十年发展,“国培计划”有力推动了参训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我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和脱贫攻坚事业作出了贡献,赢得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认可,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一)开展全球最大规模教师培训行动

  1. 财政投入强度大。2010-2019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国培计划”经费172亿元。其中,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投入超过159亿元,占比92%左右。十年来,国培参训人均经费增长了约2.6倍。中央政府的财政投入带动了各级地方政府的教师培训经费投入,还吸引了社会机构的参与。

  2. 参训受益人数多。十年来,共计有31个省市自治区的约1680万人次的教师参与了“国培计划”,其中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参训人次约1574万(占比94%),示范培训项目也有超过60%的中西部地区参训者。“国培计划”已经覆盖了全部深贫县以及贫困地区乡村教师。

  (二)打造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国家平台

  高质量的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教师培训。针对国家发展不平衡,农村教师缺少学习资源、培训机会和专家指导的状况,“国培计划”为其打造了高质量的专业发展平台,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高水平的专家指导。

  据统计,2010-2014年,“国培计划”培训教师700多万人次,农村教师占96.4%。2015年至今,“国培计划”集中支持农村教师,基本实现了对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和幼儿园教师的全覆盖。“国培计划”还专门设立了边远贫困地区农村校长助力工程,迄今培训了13900名农村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为办好每一所农村学校打下了坚实基础。

  十年来,“国培计划”为中西部教师提供了至少1次的国家级培训。其中,陕西、内蒙古、甘肃、吉林、山西教师人均参训超过2轮;青海、西藏、海南和宁夏教师人均参训甚至超过3轮。“国培计划”的“示范引领”带动了地方政府培训资源投入,提高了地方教师培训专业水平,为当地教师提供了更多不断学习、终身发展的机会。

  (三)大幅度提升中西部教师专业素养

  1.提高师德修养,增强育人能力。“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问卷调查结果表明3,88%的中西部教师提升了工作热情,超过90%的参训教师坚定了终身从教的信念。更难能可贵的是,94%的教师坚定了服务本地教育的信念。此外,85%的教师认为参与国培提升了课程德育能力,90%的教师认为参与国培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成才志向。

2_看图王jpg/></p><p ><span style=图2 “国培计划”对师德和育人能力的影响

  2.加深课程理解,提高教学能力。教师对课程的理解是落实课程改革要求的基础,教师的教学能力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关键。来自中西部地区学校的参训教师表示,参加国培对“更新教育教学理论”(90%)、“理解课标、课程和教材”(88%)、“扩展学科知识”(85%)有较大的影响。中西部校园长认为,超过七成的参训教师能经常“创设独立思考的课堂情境”、“鼓励学生主动表达”、“尊重学生的好奇心”。还有超过六成的校园长认为,教师参训后开始转变教学理念,能“避免学生重复练习”并“布置差异化作业”。

  3.提升信息素养,培植研究意识。信息素养和研究能力是现代教师持续发展的必备素质。85%的中西部参训教师认为,国培增强了自身“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的能力。超过八成的中西部校园长表示,教师参训后能“熟练使用多媒体、网络进行教学”。此外,88%的教师认为,参加国培增强了教育研究的意识和能力。超过七成的中西部校园长也表示,教师参训后的“教科研能力”有显著提升,能够帮助其他教师“进行教学诊断和指导”,提升了参训教师“引领研究的能力”。

  4.扩大专业交往,形成互助网络。教师的合作与交流是激发教师持续专业学习的重要动力。79%的中西部教师表示,国培扩大了自身的专业学习网络,这消解了他们职业发展过程中的孤独感,促进他们分享和发现知识,有助于形成专业发展共同体。特别是在偏远地区小型学校教师眼中,结识更多的专家和优秀教师、及时了解全国同行发展动态,是参加国培的最宝贵的收获之一。

3_看图王jpg/></p><p>  (四) 构筑中国特色现代教师培训体系</p><p>  1.立体开放的承训体系。在“国培计划”的引领带动下,我国构建了“国培—省培—市培—县培—校培”五级联动的新型教师培训网络,促成了开放竞争的教师培训承训局面。共有七类1288个的机构承担了“国培计划”项目培训任务。除了480所各地教师进修学校/教育学院和185所师范院校,还吸引了183所非师范类高校及其他类型机构参与其中(图3)。这些机构通过承担国培项目提升了自身专业培训能力,深度参与了各类省市级、区县级以及校本培训,促进了教师培训优质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充分利用。</p><p ><img src=https://img.e-chinaedu.cn/uploadfile/1/2022/0718/3ece70cefd465jpg title=图3 “国培计划”承训机构类型分布

  2.育训一体的教师培养。“促进教师教育改革,推动高等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是“国培计划”设定的重要政策目标之一。超过九成的师范院校表示,参与“国培计划”对更新本校教师教育理念、改革课程与教学、扩展教育资源和合作网络产生了积极影响。一些院校还创新了师范生培育方式,设立了国培学员与师范生的共享课程和活动,邀请国培学员担任师范生校外导师,促成国培学员所在学校成为师范生实习/就业单位。

  (五) 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助力脱贫攻坚

  1.中西部地区优先,推动区域教育均衡。“国培计划”经费重点投向中西部。十年来,示范项目投入12.5亿元,大部分用于中西部地区教师培训;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分别投入118亿余元和40亿余元,全部用于中西部地区中小学教师和学前教师的培训。

5_看图王jpg/></p><p ><span style=图4 “国培计划”十年财政投入状况(单位:万元)

  “国培计划”名额主要分配给中西部。2010-2019年,中西部地区总参训人数为1644万人,直接使中西部1.58亿中小学幼儿园(包括特殊教育)学生受益,从而惠及本地区8.95亿常住人口,推动中西部地区的总体可持续发展。“国培计划”为中西部教师提供了专业进修的机会,提升了包括薄弱学科和薄弱领域师资在内的全体教师的专业水平,推动了教育质量的提升,奠定了教育均衡发展的人力资源基础。

  2.贫困地区优先,助力教育扶贫事业。“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国培计划”坚持保基本、补短板、促公平的原则,重点向中西部贫困地区基层倾斜,优先支持贫困县乡村教师校长培训,全面提升教师校长素质能力。为进一步凸显精准扶贫的要求,“国培计划”全面覆盖连片特困地区和国家级贫困县及其区域内全部教师。近三年来,“三区三州”国培参训人次35.3万,超过了本地区基础教育专任教师的数量总和(32.6万)。

6_看图王jpg/></p><p>  <strong >三、“国培计划”的成功经验</strong></p><p>  “国培计划”的成功实施,集中体现了我国的制度优势,凝聚着“国培人”的智慧和努力,饱含着十年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做法、经验与创新。</p><p>  (一) 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p><p>  1.领导重视,赋予国培战略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心教师队伍建设和“国培计划”的开展。2014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高度来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来抓”。他专门看望了正在参加“国培计划”培训的贵州教师,指出“国培计划”为“中国中西部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做了一件大好事”。国家领导人将“国培计划”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战略之中,彰显了“国培计划”的国家战略意义。</p><p>  2.统筹协调,保障国培资源供给。“国培计划”离不开财政部的大力投入和持续支持。在实施过程中,“国培计划”注重人财物的统筹协调、重点使用。一是统筹财政资源,实现专款专用。示范项目经费由财政部直接划拨,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由中央转移支付,地方政府配套投入。二是统筹人力资源,做到汇智集智。注重全国范围的人力资源统筹协调,建立国培专家系统,发挥各类专家在决策咨询、标准研制、课程建设、教学示范中的作用。三是统筹课程资源,实现共建共享。“国培计划”既重视对专项课程资源的系统建设与开发,也重视对培训课程资源的基层生成与采集,形成了一批满足乡村教师实际需求的优质共享课程。</p><p>  (二) 公平导向指导实践的整体规划</p><p>  1.坚守初心,彰显教育公平理念。“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国培计划”坚持“中西部强则中国强”的发展战略,坚守教育公平、“雪中送炭”的政策初心,致力于推动中西部教育发展和教育均衡。</p><p>  2.规划引领,推动国培行稳致远。“国培计划”坚持规划引领,体现着眼长远又立足国情的政策设计特点。《规划纲要》明确把“对义务教育教师进行全员培训,组织校长研修培训”和“对农村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进行培训”等具体任务列入国家教育发展重大项目。国家教育“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也对“国培计划”作出部署。</p><p>  3.总体设计,系统落实国培目标。国培十年通过设计系统灵活的项目框架,编制各种规章制度、实施指南、课程标准、年度方案,提供智力支持和资金保障,保障“国培计划”目标得以实现。</p><p>  (三) 行政推动专业实施的运行模式</p><p>  1.政学结合、多方协同的项目管理模式。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体系与项目办公室及专家委员会形成了行政和专业结合的项目管理模式,实现了行政执行力和管理专业性的有机结合。承训机构积极发挥主动性,协同申报有序竞争,协同实施各展所长,构建了分工明晰、合作顺畅的项目管理模式。</p><p>  2.立足区域、聚焦校本的项目推进模式。“国培计划”大规模地采用了整县推进、送教下乡等培训项目推进形式,加强教师培训的针对性,为区县和乡村教育发展赋能。重视“种子教师”培养,促使其成长为“本地专家”,成为引领区域和学校发展的骨干力量,促进教师培训和区域/校本教研活动的有机融合。</p><p>  3.三方评估、行政问责的质量保障模式。“国培计划”建立了专业化的质量保障机制,采取学员网络匿名评估、承训机构自评、专家调研视导等方式对培训承担机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绩效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实施方案执行情况、学员满意度、培训效果、经费使用情况等。考核结果及时反馈承训机构和管理部门,并作为资质调整、任务分配的重要依据。</p><p>  (四) 标准引领按需施训的课程体系</p><p>  1.实践导向的课程标准。从世界范围来看,尚无系统化的教师培训项目课程标准体系。“国培计划”先后出台了三套规范性文件,打造了系统化的服务课改实践、支持学生发展、提升教师能力的课程标准体系。2012年《“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回应了新一轮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标准的新要求,首次提出了系统化的教师培训课程标准。2017以来陆续发布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突出了“以学定培”、“服务学生成长”的宗旨,研发了“反思自我,激发内需”的教师能力分级诊断工具。2020年《“国培计划”有关项目实施指南》尊重了教师成长规律,为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类型教师提供差异化、针对性的培训标准。</p><p>  2.按需施训的课程实施。根据教师能力提升的需要,保障实践类课程占比50%,采取实地观摩、跟岗实践、课例研磨、同课异构、情景体验、技能训练和行动研究等形式,强化教师实践参与,帮助教师解决问题、提升技能。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适时推出针对性的培训子项目。通过需求调研,形成诊断报告,为制定培训方案和课程设置提供事实依据。根据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提供从新教师入职、青年教师助力、骨干教师提升及教师培训者团队研修和校园长任职培训、提高培训、高级研修及专题培训。</p><p>  (五) 借鉴国际鼓励创新的行动方略</p><p>  1.积极借鉴国际经验。“开放带来进步”。“国培计划”的开展始终保持开放的心态,注意吸收全球教师培训的成功经验。在政策设计阶段,组织专家团队系统研究了发达国家的教师专业能力框架、职后培训课程和实施方式。在培训方式上借鉴“影子研修”等国际教师/校长培训模式。在培训内容上纳入国际前沿的理念、内容和方法,如STEM、PISA、项目学习、课例研究、混合式学习等。</p><p>  2.大力倡导本土创新。鼓励和支持地方自主探索是“国培计划”的成功关键。“国培计划”在政策设计过程中为地方自主探索预留充分空间。地方在执行过程中,充分发挥首创精神,因地制宜细化优化实施方案,探索创新了送教下乡、省级培训师体系、协同创新试验基地等有效经验。国家通过多种方式提炼最优模式,纳入政策文件,迅速推广至全国。</p><p>  <strong style=四、“国培计划”的未来发展

  “国培计划”是教师职后培训的国家品牌,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面向教育现代化2035,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离不开中西部教师专业水平的持续提升,离不开“国培计划”的高质量实施,需要中央政府继续加大“国培计划”投入力度,完善地方经费配套机制,保障培训经费稳定增长。

  (一) 健全在职培训体系,支持乡村教师发展

  “国培计划”高质量实施,有赖于健全省市县校四级地方教师培训体系。一要强化省市教师培训管理和实施机构建设,提升统筹规划和专业指导能力;二要推动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整合相关职能机构以及优质中小学业务骨干力量,完善基层教师培训体系;三要建设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等机构,创造跟岗学习机会,切实保障乡村教师发展。四要特别关注中部农村地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国培计划”资源投向和管理机制,扩大中部乡村地区教师受益面。

  (二) 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加强学分银行建设

  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教师培训生态。一要基于数据分析,建构教师需求模型,实现学习资源的精准推送。二要提升教师学习资源能级,推进虚拟“实境”学习。三要建立问题诊断和方案解决的专家系统,向教师提供及时、个性化专业服务。四要设立大数据管理和研究中心,整合基础性、过程性及结果性数据,开展常态化质量监测和研究,服务政策制定。

  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完善学分银行制度建设。一要在国家层面建设互通、共享、优质的“国培计划”学习资源库;二要完善“国培计划”学分管理系统,增强学分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功效;三要推动教师管理部门、学位管理部门、学位授予院校与考试评估部门联合攻关,试点“国培计划”教师培训与学历教育的衔接。

  (三) 激发教师学习自觉,形成倍增效应

  教师学习的自觉性是保证培训效果、教师终身发展的关键因素。一要强化管理者和承训者“以教师发展为中心”的理念,建立参训和承训双向选择平台,提升参训教师培训课程选择权和培训方案制定话语权。二要推进教师培训券制度,保障农村一线教师每五年至少有一次省外集中培训或访学机会。三要完善教师参训质量监测体系,创设参训者学习成果表彰和推广机制,为一线教师从被动培训转向主动学习、自主发展提供途径。

  (四)加强教师发展研究,打造中国方案

  高质量实施“国培计划”需要实践探索,更需要理论自觉。一要加强教师学习与自主发展的基础研究,提升教师培训效能;二是加强“国培计划”运行机制研究,打造中国培训方案;三是加强经验传播研究,讲好中国故事,让各国分享中国培训经验与方案。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是中国政府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设立,经国务院批准备案,坐落于上海师范大学的国际教育机构。

  22010年启动时名称为“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2014年更名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

  3课题组在湖南、四川、甘肃、贵州、云南5省份发放参训者问卷40196份、校园长问卷2245份,在全国各地承训机构(包括教师进修学校、高校、中小学幼儿园等)发放问卷478份。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