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即将开始,新冠肺炎疫情却仍在肆虐,一些国家疫情未见拐点,学生流动严重受阻。在这个“后疫情时代”,高校间的国际交流合作应架起桥梁,既做好“留学中国”的品牌,也承担起文明交流互鉴的责任。

  编者按

  新学期即将开始,新冠肺炎疫情却仍在肆虐,一些国家疫情未见拐点,学生流动严重受阻。在这个“后疫情时代”,高校间的国际交流合作应架起桥梁,既做好“留学中国”的品牌,也承担起文明交流互鉴的责任。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强调,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至此,国际交流合作被正式确定为高校职能,这个职能定位不仅回归了大学本源,而且回应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进一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要求。

  “教育传承过去、造就现在、开创未来,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高等教育在这方面的作用尤其明显。实践证明,大学自诞生之初就具有国际交流合作的功能并且受到大学制度的保护。大学组织具有跨越地理和社会界限的属性,并在大学组织的历史演进中不断发展和深化。一方面,知识的产生和传播是跨越国家边界的,另一方面,国际竞争是各国发展高等教育的外在动力。

f44d305ea0a220b10d5663_看图王jpg/></p><p><strong>  1 国际化是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由之路</strong></p><p>  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9月13日向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开学典礼致贺辞时指出,“教育是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推动力,也是促进各国人民交流合作的重要纽带。”当前,世界高等教育进入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代。在经历800余年漫长历史和社会演变后,高等教育体系不断丰富、制度不断健全,目标和定位与时俱进,国际化已成为世界一流大学追求的共同目标和重要特征。我国高等教育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211工程”“985工程”,带动了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同时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影响,为进一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p>  2015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对于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跨越,具有重要意义。在此之前,许多国家也实施相似战略计划推动本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日本文部科学省于2014年制定了“超级国际化大学”计划,旨在提升日本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和高等教育毕业生的国际化程度。1999年6月19日,欧洲29国教育部长聚首博洛尼亚大学,发布《博洛尼亚宣言》,确定了在欧洲高等教育区和在世界范围内推动发展以提高欧洲大学竞争力的重要目标。</p><p><strong>  2 国际合作是现代科学演进中最为显著的趋势之一</strong></p><p>  中国高校需要借鉴世界优秀大学的有益经验,解决自身发展的现实问题,办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双一流”建设的核心是对标世界,国际竞争与合作相辅相成,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2016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清华大学建校105周年贺信中强调,清华大学要“面向世界、勇于进取,树立自信、保持特色,广育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各类人才,深度参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努力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方面走在前列,为国家发展、人民幸福、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面对世界高等教育格局调整的机遇,清华大学制定并实施全球战略,确立建设世界顶尖大学的目标定位,通过整合国内外资源,走内涵发展、特色建设的道路,在推动中国高等教育走出去方面做出了有益尝试。</p><p>  实施全球战略以来,清华大学先后在美国华盛顿州设立全球创新学院、在意大利米兰市设立中意设计创新基地、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省设立东南亚中心、在智利圣地亚哥市设立拉美中心,为长远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以更开放的姿态参与全球高等教育的竞争与合作。与此同时,学校积极推进国际科研合作,拓展国际化教学创新模式,全面提升了教学科研能力和全球影响力。学校发起创立亚洲大学联盟,致力于形成高等教育的亚洲共识,整体提升亚洲区域高等教育质量和科技创新能力,加强亚洲大学在全球的影响力与话语权。学校发起创立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联合世界一流大学,为应对气候变化这一全球共同挑战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政策制订和公众意识动员方面作出贡献。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清华大学深化国家交流与合作,同海外合作机构积极互动,积极分享抗击疫情的经验,深入研讨亚洲和全球高校面临的教育模式转型,受到各界广泛赞誉。“清华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面旗帜。”从实践来看,清华大学全球战略抓住了历史机遇窗口,在办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p><p>  应对疫情防控常态化,高校国际交流合作应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成为“变局中的历史加速器”。习近平总书记6月22日晚在北京以视频方式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时表示,“疫情冲击下的世界正在深刻变化,面临更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要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国际形势越是复杂严峻,我们越要保持定力,积极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p><p>  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把握时代发展大势和国际关系发展的内在逻辑,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作用,以高超的工作艺术做好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中外人文交流是党和国家对外交往的重要战略,是推动双边和多边关系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开展中外人文交流工作中最重要的是要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要走国内、国际两个群众路线,通过依托全社会资源,充分发挥民间外交和沟通渠道,开展面向不同国际人群的差异化、多元化沟通传播,积极打造有利的国际环境。当前形势下,高校应把服务党的中心工作和国家总体外交作为切入点和着力点,更加积极主动地开展中外人文交流,在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和深化外交布局方面发挥重要的民间纽带作用。</p><p ><img src=https://img.e-chinaedu.cn/uploadfile/1/2022/0718/7e2e9ef2e45fb25jpg title=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