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是国家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成果生产、科技创新文化培育、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基地。

  针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经济封锁、科技封锁的趋势,党中央提出经济双循环理论应对:以强化经济内循环为主,两个循环相互驱动。而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引领作用,当前国际背景下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只能靠提升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

  高校是国家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成果生产、科技创新文化培育、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基地。所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发挥高校的人才和智力优势,对国家的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现阶段我国高校在增强国家自主科技创新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高校间竞争有余但有效供给不充分。高校间在获得国家科技资源(人、财、物)方面竞争有余,但贡献不充分,尤其是对满足国家科技创新需求的人才培养、成果有效供给等不充分,尚有巨大潜力待发掘。

  高校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尚待完善。管理部门考核高校时依然存在诸如“四唯”“五唯”之类的问题,高校考核师生员工时依然是“四唯”“五唯”指标的不同组合,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演变为教师自我培养的现象依然普遍。

  高校科技创新生态问题依然严峻。国家层面科技创新文化中时髦科学和急功近利现象、高校内部学术功利化现象较为普遍。高质量的科学共同体建设依然滞后。形成重大原创理论和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的生态急需优化。

  为更好发挥高校在国家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特提出如下建议:

  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方式,提升原创成果和高质量科技创新人才的有效供给。改变以往高校因获得国家科技创新任务配置资源,按长周期、多维度的高校科技创新成果和培养高质量科技创新人才的实际贡献配置资源,缓解高校间因资源而引发竞争过度问题,以增强国家科技成果和高质量科技人才的有效供给。

  启动新一轮的国家科技领域的放管服改革,健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反思最近几年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科技放管服改革政策中各部门及高校层层传递中走样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面对新形势,启动新一轮国家科技创新政策改革:既要各级国家管理部门的自我改革,也有高校的自我改革,以适应当前和未来一个历史时期内,我国在科技创新新形势下的需求,从体制机制上,释放高校师生的创造力。

  加强科技创新生态治理能力建设,优化国家和高校科技创新生态。国家层面,要按照科技创新成果和人才的形成规律,理顺国家科技管理部门、高校及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其他相关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关系,形成符合国情特色的科技创新生态治理体系。高校层面,要形成鼓励从事原创性基础研究、培养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科技创新文化,营造有利于一线教师平心静气做学问、专心致志育人才的校园科技创新生态。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同济大学副校长)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