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劳动精神,必须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要树立为国家和人民的公共利益、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而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劳动观。教育系统弘扬劳动精神,教育的管理者、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

  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动精神,要注意把握以下几个问题:

  弘扬劳动精神,必须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学校里劳动教育弱化,重脑力劳动,轻体力劳动的现象严重,结果是不少学生体质下降,手不能拿,肩不能挑,脚不能走。德智体美方面,也存在较多问题,这些与缺乏正确的劳动观是有直接关系的。劳动是人类凭借工具改造自然物,使之适合自己需要,同时改造人自身的有目的的活动,是人类创造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活动。劳动作为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作用的基础和纽带,使人们之间形成丰富、复杂的社会关系体系(如生产关系、所有制、分配制度、社会组织和社会共同体等)。

  弘扬劳动精神,必须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要树立为国家和人民的公共利益、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而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劳动观。教育系统弘扬劳动精神,教育的管理者、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

  弘扬劳动精神,必须让学生参加一定程度的、适当的劳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也是劳动者,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劳动知识技能是不行的。近年来在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贪图享乐、不想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现在好多高校的学生,已很少进行体力劳动。教室不打扫了,黑板也不擦了,更很少有什么农场、工厂之类的劳动(农学、工科类的学生或许可以除外)。不少大学生自己不尊重劳动,不热爱脑力劳动,不热爱体力劳动,更不尊重教师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倒是忙着玩游戏、睡懒觉、谈恋爱,不读学术、理论、思想论著。高校学生的实习明显减少了,有的甚至是变相实习,名存实亡。其实,学生脑力劳动较多,根据实际情况参加一定程度的、适当的体力劳动,不仅不会影响对知识的学习,更有助于对知识的学习,有助于调节脑力劳动,有助于身体健康,有助于了解社会,让学生动手实践,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理念,使德智体美劳得到协调和全面的发展。

  弘扬劳动精神,必须使全社会具有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大环境。如果全社会的大环境是轻视劳动,学生即使在学校培养了一定的劳动精神,有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意识,也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但离开学校,走进社会,走入社会,可能马上就变了。因此,需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弘扬劳动精神,让全社会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知识分子、教师等可以带头参加一定程度的、适当的体力劳动,给学生做出榜样。

  (作者:系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云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