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成果,是一个多重努力的参与过程,也是一个生命成长的过程。其中,有情商、智商、志商、语商等多因素的融入并决定,分数只是多因素融合后的一种结果。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会议强调,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指出了教育评价之真义,对今后教育评价深化改革具有鲜明深刻、意蕴丰富的引领作用。如何深层次地挖掘隐性因素、发展因素和全面因素,激励评价对象教与学的创造力释放——这就是新时代教育科学评价的本质特征,也是其不断创新的基本取向。其中“科学”两字,凸显了激励师生获得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深刻含义。

  突破结果唯一,注重过程本位

  传统评价观以结果为唯一依据,过度强化了结果在整个评价中终端的关键地位,带着结果至上的浓郁色彩——这进一步导致了偏重分数、轻视过程的严重后果,甚至表象的分数似乎可以“铆定”教育乾坤。其实,分数只是冰冷、机械的数字符号,它后面还有更丰富的意蕴,需要评价主体多视角、多向度地辩证看待。

  学习的成果,是一个多重努力的参与过程,也是一个生命成长的过程。其中,有情商、智商、志商、语商等多因素的融入并决定,分数只是多因素融合后的一种结果。浮出水面的是可以直观到的智商的结果——分数,然而潜存在水下的是不容易发现的共同培育着智商的情商、志商、语商等一系列素养。例如,学生的成长不但源自智力活动,而且,更深层次的是取决于情感凝聚的热切度和专注度,取决于意志力量的自控度和持久度,取决于语商表达的确切度和精彩度。没有一个学生仅仅凭借着智商之高度,就能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艰难险阻、赢得贯穿过程始终的最后成就。因此,优秀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符号,教育评价不能止步于分数,还要科学评价学习主体是否享受活动过程中的情意态度、生命活力乃至质疑批判。否则,难以可持续地升华到更高级的新一轮课程学习中。

  过程评价较之于结果本位要困难得多。但我们要在不偏废分数的评价结果的同时,更要对生命发育和成长的过程中精神力量的生长给予特别的关注。“结果本位”与“结果过程兼顾”是区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是辨别伪教育与真教育的试金石。

  探索增值评价,激活教师生机

  增值评价属于新鲜的前卫概念,《改革方案》也是首次提出。它以享有“当代教育评价之父”的拉尔夫·泰勒的思想为理论基础,根据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进步幅度来评价教师的绩效,而不是仅仅以单纯的考试分数。增值评价强调的是学生进步的增幅,而不是单调、机械的数字;强调的是学生较之原有学业的增值分,而不是孤立静态、固化凝止的数量符号。这正如另一位美国教育评价专家本杰明·布鲁姆所说:衡量学校好坏的唯一标准是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进步的幅度。正因为这样,增值评价决然不同于终端式鉴定评价。

  在具体操作上,涉及教学创造力的增值。即将学生原有基础纳入增值评分范围,以其比较学生在接受教师教育后成绩的增长幅度。增值评价分,有点复杂:首先根据原有基础得到一个输入值,然后根据学生受教育后的成绩得出一个输出值,输出值与输入值之间的差就是增值,用公式表示就是:增值=输出值-输入值。增值评价开展得并不普遍,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对最初的“原始分”和接受教育后的“原始分”,如何转化为“标准分”比较困难。因此,《改革方案》指出,“探索增值评价”,以待逐渐推进、改进完善、方便操作。

  然而,增值评分法的引入,给我们洞开了考察教师教学力的一扇新视窗。毕竟,我们对考试成绩的分析,太执着于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低分率、最高分、最低分等传统数据链的一成不变的固化分析上。而引入增值评价的积极作用在于拓展教学评价的多渠道,消解了评价的种种遮蔽,敞亮了评价之眼的洞察深度。其一,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甄别和选拔,更是为了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之方法,激发教育教学活力和积极性。其二,最大限度地释放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完满享受学习的高峰体验。其三,真正有助于教育公平的落实,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创新活力的迸发和科学化发展。从发展的意义看,增值评价确实拥有可以期待的远景,有待教育评价界的切实努力。

  健全综合评价,注重生命全面成长

  综合评价是针对学生、教师或学校,建立一个进行测评的指标体系、利用一定的方法或模型而作出的总体判断。其核心在于:要对评价对象作出系统、全面和完整的评判。

  当前正在进行的高考综合评价改革就是如此,也即“三位一体”测评: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和统一选拔考试,简称“三位”;“一体”就是“三位”综合成一个结果:考上大学。“三位”各自所占的比例由高校自己决定,但是,目前规定高考分占比不得低于50%。原则上,三者分别是:学业水平测试占10%,综合素质评价占30%,高考总分占60%。这种综合评价,将平时测试和集中高考、知识测验和能力考查、记忆鉴赏能力与才艺展示和思想表达综合在一体考查学生,给学生以对自我进行立体展现的机会。

  “三位一体”的综合评价与传统单一评价方式相比,有进步,令人耳目一新。它弥补了单纯以高考分数选拔学生的狭隘性和片面性,拓宽了高考选人的多元化途径,强化了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在招生录取中的应有作用。更为深远的是,正在引导学生自觉走出全面发展、全人格成长、全要素和谐生长的创新路径;同时,又不偏废学生或已经独具或已经形成的特色特长。暂且不说这种综合评价是不是高考录取的最佳方案,至少具有创意的评价导向,为新时代高考评价改革蹚出了一条值得一试的新思路。

  新时代教育评价观:以生为本,面向实践

  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的《改革方案》,释放了一个强烈的信号:新时代的教育必须有内涵丰富、充满鲜明探索精神的开放式科学评价,后者应该与学生生命的茁壮成长匹配、与精彩纷呈的教育实践匹配。新时代活力无限的新教育,必须探索并完善立体多元、行之有效的评价标准。这样,才能促进而不是斫削“人”的蓬勃发展。

  科学的评价观必须与生命的发展同步。人的发展具有自己的特点,应当给予高度的尊重。学生作为学校教育流水线上的“标准件”已成过去,明日,学生将被作为栩栩如生、思想深刻、特色鲜明的人来参与社会实践。人的成长,就其纵向而言,本然具有过程性和发展性;就生命呈现状态而言,有浮出水面的显性品质与潜存水底的隐性品质;如果凝聚为商数来表示,就有志商、情商、智商、语商等各种因素的综合。生命的独特性,需要我们运用更加富有前瞻性的评价来对待,突破种种固化评价标准。评价的终极目的,是激励人的新进步、新发展和新成长,因此,评价不能拘泥于一时或表面的标准。

  科学的评价观必须与未来教育的实践同步。新时代伴随着教育改革走向深水区,改革的复杂性、可能性和超越性都将增强,不确定性、风险性亦将提升。前瞻教育改革开放的远景,不能用以往既定的标准来斫削未来自有特色的学校教育实践。面对实践样态趋向多元丰富,评价观自然应当与时俱进、蜕旧更新;未来之教育需要适应未来之评价——只有在两者的良性互动中,新时代的教育与评价才能持续创新、走向更高境界。

  (作者: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