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能够提升受教育者的劳动意识、劳动能力、科学精神和创造能力,是提高受教育者综合能力、推动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

  劳动教育能够提升受教育者的劳动意识、劳动能力、科学精神和创造能力,是提高受教育者综合能力、推动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各地对中小学劳动教育有许多积极探索,但总体来看,重视程度还不够,劳动教育在学校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需要进一步发挥劳动育人功能,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

  当前中小学劳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劳动课课时不充足,未能常规化。家长往往只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在督促孩子完成家庭学业作业上尽心尽力,而忽视了孩子的家庭劳动作业。青少年劳动素养、劳动能力在社会舆论和社会评价中严重缺失。二是对劳动育人的功能发挥不到位,在劳动课中只重视劳动技能的传承,不重视劳动观念、劳动意识的培养,有为劳动而劳动的倾向,缺少对劳动育人功能内涵的发掘。三是劳动教育体系不完善,劳动课程开设不系统,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现行劳动课开设方式方法相对单一。

  解决这些问题,要在政策措施层面加大思想宣传和舆论引导,培养社会共识,发挥劳动育人的功能,完善劳动教育体系,加强对劳动育人工作的领导、指导和管理。

  要通过劳动教育,进一步提高广大中小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素养,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使他们明白“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的道理,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勇于创造的奋斗精神,为他们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充分发挥劳动育人的功能,以劳立德、以劳增智、以劳创新、以劳健体、以劳育美。要通过挖掘劳动的育人价值、开发劳动课的课程内容、探索实施策略、改革课程评价方式等措施,推动劳动教育的有序有效开展。关于劳动教育相关课程和相关活动的设置与安排,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设计,要从发挥劳动育人功能这个中心展开,避免劳动课沦为摆设。通过体系性的劳动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养成健康的劳动兴趣,磨炼其意志品质,激发他们的创新创造活力,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完善劳动教育体系,包括劳动教育理论体系、劳动课程师资培训体系和劳动课程体系等方面。在劳动课程体系建设中,强化课程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设计及制定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明确针对不同学习阶段、不同年龄时段的课程目标、课程任务、课程方式、课程方法,建立多形态、充分整合的劳动课程体系和劳动教育实践体系。适当整合其他学科课程中与劳动教育相关的内容,并将家务劳动、志愿者活动、社会义工等在内的劳动教育活动课程纳入其中。

  对于教育主管部门来说,要加强对劳动育人工作的领导、指导和管理。加强对中小学劳动育人工作的督导,合理确定学生劳动能力培养在中小学学业教育中的权重,建立科学的学生劳动能力评价制度和劳动课程成绩考核办法,形成中小学劳动育人的长效机制。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