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作业是学生的常规性学习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其责任主体是学生。
幻灯片制作、拍摄视频、思维导图……居家学习期间,技术化、套路化的作业逐渐沦为另一种形式主义。这些“花式作业”难度较大,超过了学生的能力,需要家长配合和帮助,往往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才能完成,失去了锻炼的价值和意义,令家长和孩子身心疲累。
课外作业是学生的常规性学习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其责任主体是学生。但是,近年来课外作业“家长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作业“太多、太难、太偏、太不接地气”,学生无法按时完成,家长又不敢拒绝、怠慢,却又不堪其扰,这已经成为家校合作的堵点和痛点。
部分学校对学生作业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大多数低年级学生无法独立完成。比如居家学习期间,学生需要以视频、拍照的方式将作业交至微信群,微信群成了学生成果展示的平台。另外,有的作业形式大于内容,结果重于过程。教师只看到最终“花团锦簇”的呈现,却对完成作业过程中家长遇到的问题不太关心。更让人担忧的是,一些学生凭自己的理解独立完成了作业,教师却以影响班级整体评优为由让学生重做。这样做会挫败学生自主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会误导学生,对他们的价值观塑造更为不利。
打着创新的旗号给学生布置“光怪陆离”的作业,违背了课外作业的本质。家庭和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两个重要场域,家庭教育重在通过家庭生活培养学生的品德和心性,而学校教育的重点则在于通过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让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社会公德。让课外作业回归本真,教师必须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分工有清晰的认识。
未成年人处于孕穗拔节期,思维尚不成熟。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时,需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能力,锻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家长在学生的课外作业中成为“配角”甚至“路人”。让课外作业回归本真,才能让教育更纯粹。
(作者系蒲公英评论独立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