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计划”还是新事物,这就要求学生与高校都处在高度自主自觉的状态,不断进行相互了解、试探、磨合,找到切点,实现最佳时机成功相切产生巨大能量的概率,才能实现“强基计划”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目标。

  据报道,实施强基项目的相关高校近日陆续发布各校《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引来众多关注。“强基计划”是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一项举措,目标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

  2020年开展“强基计划”改革试点,是由各高校选出自身已有的强势基础学科、安排一定量的招生指标,招收符合报考条件的优秀学生。学校根据考生的统一高考成绩和学生申报材料,以4倍于实际招生数的名额确定入围校测的学生名单。“强基计划”主要招收高考成绩优异或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两类考生录取依据略有差异,试图探索多维度考核评价模式,选拔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招录仅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对这个环节要重视却不要短视。一个有特殊才能的人能不能在某一所学校通过特殊的培养进而成才是多因多果的偶然性组合关系,考生对于能不能进入“强基计划”要积极争取,又要顺其自然。切不能过于功利看待,非千方百计跳入不可,或许对于某些考生走“强基计划”之外的路径更适合。各高校也不能过于相信“招到了优秀的学生就成功了一半”,而需要将更多精力用在更好规划、实施好培养过程中。

  各高校在《简章》里除报名选拔方式外也简要陈述了培养方案,其中列述的主要还是目标、规范、原则、形式和程序,尚缺少面对独特、具体、鲜活个体的个性化设计方案。为此,各高校应深入研究国内外相关的案例。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中国100年来专业人才培养绩效最为显著的叶企孙案例。叶企孙培养出近80位院士和众多科学家绝不是偶然的,其关键在于他有强烈的教育感:一方面敏锐、深度了解学生的天赋;另一方面熟悉世界多个学科的研究前沿,将天赋适合的学生引导到对应专业研究的前沿,实现学生优势潜能与对应专业研究的前沿领域精准对接,人的发展就进入了相对适合的预定轨道。

  实施“强基计划”的高校一定要清醒地意识到,高校的教育不能覆盖任何一位学生成长的全过程,只能在某个关键点上以合适的方式为有特殊才能的人提供关键的助力与定位,注重志向、使命感和在新的未知环境中自主生成能力培养。所以,学校不能过度强调自己的方案设计多么科学而要求学生不差毫厘地遵从,而是要以发展、运动变化的观点,看到学生的成长发展与学校的发展是两个不同的运行主体。这一关键在于找到学生优势潜能与学校强势学科的切点,选择好相切的时机。

  “强基计划”还是新事物,这就要求学生与高校都处在高度自主自觉的状态,不断进行相互了解、试探、磨合,找到切点,实现最佳时机成功相切产生巨大能量的概率,才能实现“强基计划”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目标。

  (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