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新冠肺炎极具传染性,对生命和健康造成很大威胁,所以我们会去关注相关信息,会出现担心和恐惧,哪里也不敢去,感到紧张,出现心慌、气短等现象,这些都是遭遇非常情境下危险时刻的正常恐惧反应。

  最近,一名初中生在信中说:“报纸上称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并不十分确定,所以我不敢去任何地方。每天都在想关于新冠肺炎的事情,偶尔还出现心慌、气短,我该怎么办呢?”

  针对这名学生的困惑,我觉得,在疫情影响下,身心出现这样的反应是可以理解的。

  因为新冠肺炎极具传染性,对生命和健康造成很大威胁,所以我们会去关注相关信息,会出现担心和恐惧,哪里也不敢去,感到紧张,出现心慌、气短等现象,这些都是遭遇非常情境下危险时刻的正常恐惧反应。

  其实,每个人生活中都可能体会到恐惧。比如,当我们走在路上,突然前面有辆车疾驰而来,这时我们就会感到恐惧,从而立刻躲开。此时,往往会伴随心跳加快(心慌)、气短、手脚冰凉、肌肉紧张、浑身冒汗,以及肠胃不适等,这些反应都是正常的。因为,当危险来临时,人体会快速反应,帮我们做好“战斗”或逃跑的准备,从而保全生命。这些反应包括,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流向手、脚、皮肤表面等肢体末端的血量减少(手脚冰凉,面色苍白),而这都是为了保证大量的血液输送给骨骼、肌肉,以确保能快速、有力地应急。这时候,往往呼吸得更快更深,以给血液提供必要的氧气,有时还会有气短的感觉。此外,认知和感觉功能也会加强,变得更加警觉,更快速地思考,听力变得敏锐,状态也与平时不一样。

  进一步讲,当人们感觉到非常恐惧时,消化功能会暂停,出现肠胃不适、恶心,或排便的情况,而所有的这些其实都不过是在帮助我们应对威胁。试想,如果我们没有恐惧,不能立刻躲开,疾驶而来的车就会撞到我们。因此,恐惧其实是人类不可缺少的适应性反应。

  我们不妨试着接纳自己的情绪感受和生理反应。这些感受虽然不大愉悦,但都是正常的,如果顺其自然,可以慢慢体会到它们在减弱和降低。

  行为上,要减少用于缓解、控制这些情绪感受的过度行为,并投入到当下的生活和工作上来。可以参考周边人的行为,来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过度,尤其是看自己过度的行为是否为了缓解不舒服的感受,如过于频繁刷手机查看疫情信息等。

  接纳自己的恐慌,减少时间和精力控制自己的恐慌情绪,把更多时间用于专注当下的生活和工作,循序渐进地做好防护,恢复生活常态,恐慌的困扰就会越来越少。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