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专家表示,在临近开学的关键时期,务必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把好疫情防控的第一关。
连日来,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青海、新疆、贵州、云南、山西、四川等多个省份或陆续开学,或有了复课的时间表。对其他还没有明确开学时间的地区来说,开学复课的准备工作也已陆续启动。
近日,由教育部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北京大学、中南大学组织全国相关机构和学校编写的《幼儿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指南》《中小学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指南》《高等学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指南》出版上线,为科学精准指导各类学校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维护师生员工生命健康安全、维护校园正常生活教学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
指南强调了哪些重点?开学前后,中小学、幼儿园疫情防控的关键是什么?对今后校园传染病防控带来哪些启示?记者采访了多位指南的编写人员及相关专家。
做好充分的开学准备是校园防疫第一关
“指南某种程度上填补了面向国民教育序列传染病防控教材的空白,内容体系整体呈现出科学性、专业性、系统性、精准性等特点。”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教授杨玉春说,指南依据科学防治、依法管理、分类指导、家校联防、教医联控原则,明确了新冠病毒相关基础知识、学校疫情防控工作体系构建、开学前后疫情防控工作等内容,在应用层面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多位专家表示,在临近开学的关键时期,务必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把好疫情防控的第一关。
北京市东城区中小学卫生保健所所长高爱钰表示,首先应做好师生员工的健康排查,掌握全体师生员工的健康状况和行程动向,了解其外出史、接触史、疾病史等关键信息,确定其是否可以按期返校,做到全覆盖、底数清、情况明。
“中小学、幼儿园可以利用开学前的时间做好充足的物资储备,并在线上开展师生员工防疫知识技能培训,普及疫情防治知识和防控要求,提高师生自我保护意识,消除焦虑和恐慌。”高爱钰说。
郑州市中小学卫生保健站站长杨俊芬介绍,指南将学校卫生清洁消毒指引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从个人卫生、环境清洁卫生、日常消毒、常见消毒剂配置四个方面,为幼儿园和中小学校开展疫情防控提供了专业的解决方案和全面科学的方法指导。杨俊芬提醒,应合理使用消毒剂,校园环境以清洁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避免过度消毒。
“校园疫情防控的特殊性,要求做到不漏、不繁、不等、不靠,关口前移,靠前指挥。”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卫生保健中心主任李长富尤其提到加强组织和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在中小学疫情防控指南的组织管理章节,开宗明义阐明了学校疫情防控的组织架构脉络,以严格落实‘四方责任’中学校的单位责任为工作总目标。科学防控就要尊重规律,更重要的是按规则办事。指南明确了学校疫情防控的规则是联防联控、职责分明。做到这两个原则的前提就是加强沟通、互通有无。”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副教授星一表示,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身免疫力是重要的保护措施之一。学生居家应保持适度锻炼,保证合理膳食、规律生活,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健康意识,掌握健康的主动权。
抓关键环节,筑牢校园防护网
作为幼儿园和中小学校新冠肺炎防控指南的主编,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所长马军教授介绍,指南重点介绍了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疫情防控组织建设、制度完善、严格管理、行为培养、联防联控等方面的内容,“核心是抓住时间、人群、场所、措施、保障等关键环节,精准施策、科学防控”。
“指南所述的教室、食堂、宿舍等9类场所,涵盖了教职员工及学生在校活动范围及主要轨迹,重点措施各有不同,防控方法细致周全。”广州市中小学卫生健康促进中心主任戴秀文表示,“这些措施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控的要求,学校应不折不扣地执行落实,就能达到有效切断校园内污染源和病毒的传播渠道,控制传染病蔓延的目标。”
在戴秀文看来,保持学校人群聚集场所的空气流通是关键。教室、宿舍等人群聚集的地方,防控不到位容易导致传染病交叉感染,特别是新冠肺炎这类呼吸道传染病,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加强通风换气是必要措施。
乌鲁木齐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所长林艺表示,疫情防控也是一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大考,指南将心理疏导作为重要组成部分,为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提供了可操作的方法。
“疫情是一次难得的师生心灵成长和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的契机。学校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全过程。随着学校逐步复课,心理疏导重点也会随之调整,需要统筹考虑。”林艺建议,要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各项制度,建立危机干预机制,以及加强专业队伍建设。
“越是到疫情后期,心理疏导、心理干预、心理重建会显得尤为重要,需要专职教师更多地投入,更专业地开展工作。”林艺说。
联防联控,建立学校传染病防控长效机制
“在中小学校开学在即的关键时刻,如何在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贡献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长效机制,是这次疫情‘大考’的重要命题之一。”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刘芳丽说。
在马军看来,这需要学校教职员工、学生、家长、医疗卫生人员全员参与,形成家校联防、教医联控的学校疫情联防联控机制。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儿童青少年健康促进所所长张凤云同样表示教医联控机制的建立和运转至关重要,“指南强调的教医联控原则,就是要求学校、教育部门加强与属地卫生健康管理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卫生单位保持联系,形成联防联控机制,将防控关口前移,有效阻击疫情进入校园及蔓延”。
“要求教育部门牵头建立‘横向’教医联控机制,定期听取专业技术部门对疫情的研判及处置的最新要求,厘清目前存在的难点,梳理可能存在的风险,完善疫情防控的策略。学校要‘纵向’落实精准联防责任,进一步强化落实‘四方责任’。各方应共同织密疫情监控和报告网络。”张凤云说。
刘芳丽表示,学校卫生健康教育和传染病防控工作应具有持续性、稳定性。面对疫情,建立完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机制是关键。她建议,一是要长远规划,立足未来,定期评估,不断完善,形成从国家到地方上下一致、从卫生健康系统到教育系统横向贯通的疫情防控机制,并将中小学疫情防控纳入健康中国相关规划。二是要配足配齐学校卫生专业人员,并赋予其一定的专业权力。三是要面向师生深入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每一次重大传染病都会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人们的卫生习惯、生活习俗,对于易感人群集中的学校更是如此。”杨玉春表示,学校健康教育前置是引领健康素养提升最有效的路径之一。学校要抓住疫情逆境中的健康教育时机,分学段、分地区开展规范性传染病防控教育,让学生意识到维护个人健康的多重责任。疫情过后,学校更要肩负起联防联控的重任,以多种方式开展以防控传染病为重点的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公共卫生素养。
针对目前中小学校医配备欠完备的现状,广东省中山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副所长黄思哲认为,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应抓住契机,制订校医配备计划,尽快配齐配强校医,出台保障校医合法权益的配套实施文件,建立校医专业化和学校卫生保健室规范化管理机制。
李长富表示,要完善疫情防控相关立法,加强配套制度建设,指南实则为学校卫生管理,特别是传染病防控的长效机制和制度建设提供了一个蓝本,要总结此次疫情防控的经验,汲取教训,既要早日摆脱疫情困扰,更要对整个应对疫情的过程留痕研究,以便建立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