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教育作为脱贫的基本途径之一,新的形势下教育脱贫该如何做,尤为值得关注。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教育作为脱贫的基本途径之一,新的形势下教育脱贫该如何做,尤为值得关注。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重要的也是更难做到的是“全面”——“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在这一伟大进程中,教育的作用至关重要,教育脱贫是顺利实现脱贫攻坚的基础保障,是相对贫困人口脱贫、乡村社会振兴的基本要求,更是国家脱贫战略的基本组成部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虽然教育脱贫的形势发生了新变化,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相对贫困问题的长期存在,对教育脱贫战略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迫切需要调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教育脱贫战略的推进路径、实践方式等。

  首先,要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促进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全局视野看待教育脱贫。教育脱贫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对教育体制机制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是建立现代化教育治理体系、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的基本要求。“十四五”时期是总结教育脱贫攻坚先进经验,稳固教育脱贫成果,解决相对贫困问题,支撑乡村战略顺利实施的关键期。要将教育脱贫的有关内容纳入国家“十四五”教育规划,综合运用各种政策资源,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确保脱贫摘帽不摘教育脱贫政策。其次,明确教育脱贫目标、任务、政策、路线等,进行科学规划。教育脱贫是更持久更深沉的扶贫,有助于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解决相对贫困问题、支撑乡村战略实施。教育脱贫政策对中国脱贫具有全局性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教育脱贫战略的调整是我国教育脱贫进一步深入推进的需要,要重点对教育脱贫攻坚先进经验、教育解决相对贫困问题长效机制、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使命任务和重点举措进行谋划,这是做好国家教育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此之外,还要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脱贫政策,解决教育扶贫方向、路线的实践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摘帽之后,实践中依然存在相对贫困问题,而且乡村振兴也离不开教育扶贫的深入推进,在新形势下明确教育扶贫的战略推进目标、任务、路径、手段,分步有序解决实践中教育脱贫的资源配置、项目设计、人员安排、评估监测等问题,便于教育精准扶贫。而且,反贫困是国际社会十分关注的重大政策问题,也是各个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热点、难点问题。我国的教育扶贫在制度设计、政策建设、实践探索、实践效果等方面具有十分突出的特点,未来需要系统研究中国教育扶贫的推进问题,从全局、历史、战略、实践的角度,科学地呈现中国方案,系统分析教育脱贫、扶贫的先进经验;开展政策过程研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理论与方法;形成基于本土、具有创见的教育脱贫模式和经验。

  教育脱贫是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教育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相对贫困问题的解决具有持续、巨大的作用,这是教育公平纵深推进的迫切需求。关于教育公平的推进,以往多从入学机会、教育过程、教育结果等方面开展有关工作。笔者建议,今后要从办好公平有质量的教育角度,增加教育扶贫、脱贫视角,开展深入促进教育公平的底线教育问题分析,丰富教育公平的政策工具,进一步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公平政策体系。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