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以下简称“3·18”座谈会)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指明方向。

1_307118_b_副本jpg/></p><p ><span style=“90后”校长方荣给湖北罗田县希望小学学生上思政课。新华社记者 姚琪琳 摄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以下简称“3·18”座谈会)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指明方向。

  一年来,各级党政部门、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学校等形成合力,不断提升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能力,积累了具有可推广价值的宝贵经验。下一步,需要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破解队伍建设中的深层次难题。

  各地积极探索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成长方案

  领导带头走进课堂,定期组织交流研讨

  一方面,党政部门、行政部门立即组织相关部门和学校,通过开展专题研学、座谈会、集中学习等研修活动,学习“3·18”座谈会上的重要精神。学习中,有不少地区邀请参与“3·18”座谈会的教师代表分享现场感受和体会,并围绕教育情怀与信念树立、教育教学规律、课程方式方法创新等主题进行深入研讨和交流,强化了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

  另一方面,各级领导带头走进课堂,讲思政课、听思政课,提高了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例如,武汉市洪山区探索实施了党委班子、各中小学党员领导干部积极走进学校、走进课堂。武汉市硚口区开展“三个一活动”,即全区教育工作领导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每年到学校上一节思政课、听一节思政课,区教育局党委班子每学期到学校上一节思政课、听一节思政课,学校党政负责人每月到班上上一节思政课、听一节思政课。

  在战“疫”期间,各省中小学纷纷开展在线教育,学校书记、校长带头开启“开学第一课”,开展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树立正确理想信念等促进青少年成才成长相关主题的网络教学。

  健全三级培训机制及教研、听评课制度

  部分省市建立了师资培训基地,广泛多样开展各级各类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如示范课演示、骨干教师培训、教学基本功培训、法治素养培训等项目,逐渐形成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常态化培训机制。

  例如,北京市将中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教学基本功培训与展示活动相结合,每两年举办一次。上海、西安、南京、兰州、广州等教师发展研究中心采用集体授课、网络直播等方式,开展系列培训项目。

  各省市逐渐健全集体备课、听评课制度,遴选学科带头人牵头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打造专业创新团队,打破了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单兵作战”的窘境。

  在集体备课环节,将教师之间的优质资源共享与符合班级情况的个性化方案调整相结合,提高备课效率。在听评课环节,采取推门随堂听课、公开课等形式,坚持教师之间互相听过课,共同评议课,全面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例如,陕西省印发《陕西学校“四好”思政课创优行动方案》,建立市、县(区)两级教育部门负责人和中小学领导班子成员听思政课制度。市、县(区)教育部门负责人每学期通过不定期、不打招呼的方式到辖区学校至少听两次思政课,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每学期听课次数不少于三次。市、县(区)教育部门负责人至少联系一名思政课教师和一个中学思政课教研室。

  开展大中小学专业发展一体化活动

  各省市在思政课改革创新中深刻体悟到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在主管部门的支持指导下,大中小学校等部门积极合作,通过成立研究中心、分享教学观摩活动等方式,积极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一体化建设。

  例如,湖北省成立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中心”,把思政课向中小学延伸,开展相关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上海成立了“全国大中小学课程德育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和“上海市课程德育研究发展中心”,以项目驱动的方式,推进优秀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

  各地借助高校马克思主义相关专业资源,开展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能力提升专门培训项目。例如,浙江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教师发展研修中心、继续教育培训学院等协同合作开展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系列提升培训项目。

  在活动开展方面,部分省市积极调动各方资源,以主题式、项目式等方式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例如,上海市联合华东师范大学、市师资培训中心、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一起推动“美好生活”系列思政课品牌活动,相关研究人员、行政人员和中小学教师一起参与。

  搭建多样化平台,创新教师激励方式

  通过名师工作室建设、比赛活动开展、表彰奖项设立等教学展示舞台和荣誉激励平台的搭建,以展示促优质,并将“金课”打造与荣誉奖励等结合起来,创新激励方式,鼓励教师苦练内功。

  例如,陕西省开展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大练兵”展示活动,评选出各级示范课优秀教师,并授予优秀教师教学“标兵”“能手”“骨干”称号,纳入学校职称评审、评奖评优范围。同时,组织省级优质精品课堂主讲教师通过校内示范讲、校外巡回讲、在线网络课堂讲,增加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荣誉感。

  上海、浙江、江苏、广东、湖南等多个省市成立了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发挥了名师的辐射、引领、带动作用,提升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突破瓶颈,进一步推进思政课教师能力提升

  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在提升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素质能力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收获了宝贵经验。但要进一步提升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水平,仍面临一系列挑战。

  加快研制教师编制标准、专业标准

  目前,国家及各省市还未出台相应的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编制标准和专业发展标准。在研制编制标准时,应重点明确专兼职思政课教师的岗位说明、编制标准及使用规范等。当前国家层面已经出台《关于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通知》,但主要以一所学校的生师比或班师比进行统一规定,并未专门对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配备数量进行规定,可以考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为思政课教师的编制配置提供核编或调编依据。

  在研制专业标准时,应重点突出思政课的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当前我国已经出台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可以考虑结合思政课教师职业特点,参考已有标准,加快出台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专业标准。这不仅能为培养培训、工作考核、绩效工资、职称评聘等提供基本依据,而且能为思政课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提供努力方向。

  开展跨学段能力提升培训与教研活动

  当前,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培训项目多为分学段培训,在目标设定、内容衔接、方式方法等方面全面衔接还不充分。

  一是积极开展一体化的培训项目,打破学段障碍,扩大所涵盖的学段,同一批培训项目涵盖不同学段教师,充分做好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的衔接性培训。

  二是开展一体化的教研与实践活动,强化各学段思政课教师之间的教学活动研讨、备课—听课—评课活动等,相互学习,形成学习共同体,尤其要加强高校对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入了解,积极走进中小学思政课课堂,为输送合格优质的思政课教师积累实践经验。

  三是强化一体化培养,充分发挥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功能,尤其是师范类大学,要成为培养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重要力量。同时,各类高校充分发挥博士点、硕士点的培养优势,开设骨干教师提升计划,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进修深造创造条件,如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例如,清华大学2019年率先开设思政课骨干教师提升计划教育博士项目,要求具有硕士学位且有5年以上(含5年)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从教经历、有相当教学成就和较强研究能力的中小学全职优秀教师,招生名额在20至30名。

  制定经费保障、职称评聘等配套政策

  各地各校能够充分认识到将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教育行政部门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推动下,与财政、编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宣传等多个部门有效沟通协调,才能确保有效落实。

  一方面,强化经费投入,出台具体预算方案及长效投入方案,尤其重点保障学术交流、培养培训、宣传表彰、实践研修等能力提升方面的经费投入。

  由于在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中,思政课教师素质能力提升明显落后于语、数、外等主科教师的专业成长,相应的经费投入也较为欠缺。因此,新时期各地各校推进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要扭转思路,制定详细的年度经费预算与投入方案。

  另一方面,突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岗位的专业特点,完善职称评聘、评奖评优、培养培训等实施办法。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岗位更加重视育人实效,对教学和研究成果的认定范畴与考核需要有一个明确的参照依据,并且将考核结果、获奖结果等运用到职称评聘、评奖评优、培养培训中。

  全面提升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素质能力,除了发挥基层智慧,创新方式方法,更需要在各级党委、政府带领下多部门沟通协调,逐步完善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各项制度保障,才能真正确保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化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