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工作者要加快学习和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疫情时期,一支支医疗队奔赴武汉抗疫一线,各行各业自发捐献生活物资……这些生动场景说明了什么?危机唤醒了良知,这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

  一场突如其来且来势凶猛的疫情席卷大地、波及多国,尽管这场危机的代价过于惨重,但也让每个忙碌的教师踩了一次“急刹车”,虽然这次寒假休整时间有点长,却让我们有了足够的时间去沉思……

  每天面对各种媒介传来的疫情动态,乐观、悲观、感动、愤怒、焦虑、暴躁、无聊的情绪充斥着每一个人。就教育人而言,这场疫情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机会?在唤醒我们什么?这些需要引发我们的思考并作出改变。

  心智教育模式的调整。现实中我们的教育忽视了做人的道德教育即生命教育,或者说心智教育。心智教育是关于人的心理成长和思维成长的教育和培养,其目的是“教育学生要悦纳自己、悦纳生活,唤醒心底最美好的情绪”。古代的道德教育是从建国理念的高度来认知的,《礼记·学记》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就是说建立一个国家、领导一国的百姓,教育是最重要的。

  何为教?《礼记·学记》指出:“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这告诉我们教育目的有两个:一是使人在善良方面不断成长;二是使人的过失得以挽救。何为育?《说文解字》指出:“育者,养子使作善也。”教师的使命是通过言传身教,使孩子本性中的善与日增长、恶与日消亡,使其行为养正,成为一个明理之人。

  长期以来,我们把读书和考试当作取得学历和谋取职位的工具。这些认知上的偏见,导致教师、家长的关注点往往集中在比学校、比知识、比分数等“重末轻本”的事情上,教育的内涵被窄化了。这也是社会变得比较浮躁、急功近利的根源。于是就出现了遇到问题总寄希望于他人解决,而忽视了自我本性的存在,非向内求的误区。

  面对这场社会大挑战,教育工作者当务之急不是通过上课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应积极引导学生阅读一些开发智慧的国学经典,弥补学生心智上的缺憾,诸如内心恐惧、封闭、行为孤僻、情感冷漠、脾气暴躁等,进而改变心智模式。

  教育改革应该注意什么。全民抗疫以来,社会上出现了“钉钉打败了微信,却输给了小学生”等类似的新闻……寒假里小学生为什么会集体厌学?引发教育人对未来教育改革应该注意什么进行反思。

  教育工作者要清楚现阶段教育方针的内涵。现阶段的教育方针要求始终围绕“德智体美劳”开展。对“德”的施教,不仅是引导学生学品德、上思政课,而是通过生活实践培养和启发学生的爱敬心、感恩心和敬畏心,扎下做人的根;“智”的内涵不仅是向其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其多观察多动手,开发学生的心智或智慧;“体”不能局限于上体育课或体能训练,还要在生活中诸如食育养生等方面引导学生养护身体的能力;“美”不仅教学生美术绘画、唱歌跳舞,更重要的是通过礼乐教育和亲自然教育,培养学生走进自然,把生活中的美丽图画绘制出来、表达出来;“劳”不仅是带领学生做洒扫庭除的劳动,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养成自律和谨慎做事的习惯,以及持之以恒、乐于奉献的精神。

  教育工作者要加快学习和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疫情时期,一支支医疗队奔赴武汉抗疫一线,各行各业自发捐献生活物资……这些生动场景说明了什么?危机唤醒了良知,这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

  如何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呢?我推荐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的著作《学记》。此著作成书已2000余年,然其智慧超越时空限制,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原则与方法、教学制度、教师的地位与作用、教育过程、师生关系以及具体的教学经验,是教师必读、必修的著作,对当今乃至未来教学均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教育要深化改革,教师首先要从认知上转型,从教育理念和教学原则上转型,进而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转型,只有这样才能让教育回归根本,才能点燃学生梦想,唤醒学生智慧,进而使党的教育方针落到实处。

  (作者系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