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研制印发了《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管理办法》落实国家事权,强化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进一步明确职责、健全机制、强化措施,确保教材编审用的科学与规范。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大中小学教材建设的意见》精神,进一步提升中小学教材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日前,教育部研制印发了《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管理办法》落实国家事权,强化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进一步明确职责、健全机制、强化措施,确保教材编审用的科学与规范。

  印发《管理办法》是国家教材建设的重大举措。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材建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要进一步健全国家教材管理制度。研制印发《管理办法》是国家教材管理制度建设的重大举措之一。一是落实了中央对教材工作的新部署。《管理办法》规定,中小学教材必须体现党和国家意志,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求,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体现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二是开启了中小学教材管理的新体制。《管理办法》规定,在国家教材委员会指导和统筹下,中小学教材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分级管理。加强党对教材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功能,加强审核把关,完善中小学教材管理的基础性制度建设。三是顺应中小学教材建设的新形势。《管理办法》充分关注当代教育发展动态,进一步提高了教材主编和编写人员的资质条件,进一步明确了教材在思想性、时代性、科学性、适宜性等方面需遵循的要求,助力新形势下中小学教材建设工作。

  《管理办法》理顺各环节、各主体的关系,确保教材学段衔接顺畅、学科统筹协调,进一步健全教材管理制度,全方位提高我国中小学教材管理质量。一是明确分级负责管理体制,强化各级管理责任。明确规定在国家教材委员会指导和统筹下,中小学教材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分级管理。二是健全教材编写管理制度,提高教材编写门槛。规定教材要由具备条件的单位组织专家教师编写,国家统编教材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编写。三是完善教材审核审议程序,细化教材审核要求。对审核机构、审核专家、审核要求、审核程序、审核流程、审核结论、书目管理等作了明确规定。四是严格出版发行资质要求,确保教材选用规范。五是完善教材建设保障制度,细化教材奖励措施。

  印发《管理办法》是基础教育阶段教材建设的重要举措,有助于促进提升教材管理水平,强化教材建设各环节的规范性。同时,全面提升教材建设水平不能仅依靠《管理办法》这一文件,还需要做好相关的配套支撑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强教材基础研究。当前,对教材内容选取、图文表征等方面进行系统、深入的基础研究还比较少。应在国家教育研究规划层面加强对教材研究的关注,吸引一流专家学者投身教材研究。二是推进国家级教材奖励机制建设。近期,国家有关部门已开展对国家教材建设相关奖项奖励范围、申报方案、评选标准、工作机制和风险管控等方面的系统调研,制定奖励工作方案。三是做好教材选用使用监测工作。要落实《管理办法》关于教材使用跟踪调查的要求,对课堂中师生教材使用进行听课、座谈、回访,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信息,获得一手资料,为不断改进提高教材质量提供实践依据。四是开展教材审核标准研究工作。要系统研究分析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厘清课标对教材编写的要求,结合历年审核意见和实践经验,逐步细化审核标准,建立教材审核指标体系,进一步提高审核工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五是做好教材建设信息化工作。当前,教育部已经先期开展了教材审核管理系统建设,尽快投入使用,下一步还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统筹,分类建设兼容性强的教材信息化系统。

  (作者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