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已查明,涉事教育机构在宣传页、宣传册等材料和公众号上发布的相关内容涉嫌违法,该局已依法对当事人发出询问通知书,并立案调查。

  当然,除了明确禁止学生参加不靠谱的培训,教育、工商等部门还应该联合开展持续的培训市场治理,从源头抑制奇葩培训“招摇撞骗”的空间。

  针对社会热议的“量子波动速读”培训,记者11月1日从深圳市教育局获悉,该局发布通知,禁止中小学生参加相关培训项目或内容,对于涉嫌违规的培训机构,相关部门正在展开调查。深圳市教育局要求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各中小学要对学生参加“量子波动速读”培训情况进行核查,教育部门还要对辖区内涉及相关内容非法培训机构进行排查。

  此前曝光的“量子波动速读”培训视频中,教育机构宣称,“课程训练学生运用HSP高感知力进行量子波动速读,大脑呈现动态的影像,1—5分钟看完一本10万字左右的书籍,并且可以把内容完整复述出来。”如此“神效”的培训,简直让人“大开眼界”。可大家都知道,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书要一页一页地看,这样的培训不仅本身有违教育常识,其效果存疑,也涉嫌虚假宣传甚至是欺诈。

  目前,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已查明,涉事教育机构在宣传页、宣传册等材料和公众号上发布的相关内容涉嫌违法,该局已依法对当事人发出询问通知书,并立案调查。最终该教育机构会受到怎样的处罚还不得而知,但当地教育部门开始禁止中小学生参加相关培训项目或内容,则向社会展示了鲜明的态度、立场。

  事实上,一些家长之所以容易“偏听偏信”,将孩子随便交给一些不靠谱的培训机构,与权威信息的发布不足有直接关系。部分存在猫腻的教育机构在回应质疑时,也往往理直气壮地声称——如果没有效果,怎么没被查处?在这方面,教育部门和学校,就应该根据现实情况,及时向家长普及相关的常识。教育部门和学校的态度越鲜明,培训机构浑水摸鱼、误导家长的可能性就越小。

  还要看到,当前市场上各类林林总总的奇葩培训层出不穷,不仅不靠谱,少有正面教育效果,更在加剧社会的教育焦虑,一些家长即便有所疑虑也难免在“抢跑”压力下为孩子报名。对此,要求孩子和家长对效果存疑、不必要的培训说“不”,实际上也是营造良性的教育氛围、为学生减负的题中之义。

  当然,除了明确禁止学生参加不靠谱的培训,教育、工商等部门也还应该联合开展持续的培训市场治理,从源头抑制奇葩培训“招摇撞骗”的空间。比如,仅就“量子波动速读”而言,媒体调查发现,在北京、杭州、成都、盐城多地都有类似的培训机构开展相关培训,不仅收费高昂,动辄数万元,吸引了不少学员,还办起了比赛。对此,各地教育部门宜有统一的治理行动,既给予家长明确的预期,也避免问题培训机构“打一枪换一炮”,弱化治理的效力。

  其实,类似“量子波动速读”这类可疑的奇葩培训,可谓层出不穷,诸如“超感力学习”“潜能教育开发”“全脑教育”“右脑教育”等骗局虽不断被媒体曝光,但其到底合不合法,有多大的效果,少有权威机构和部门的明确界定,社会对之的认知仍多处于模糊状况。这也是部分家长依然容易“入坑”的原因所在。对此,在治理端就应该主动出击,该查处的要查处,该向家长讲明白的要讲明白。

  形形色色的奇葩课外培训,其危害不只体现在“无效”,更在于其在吞噬家长的教育成本和教育耐心的同时,不断撩拨社会的教育焦虑,最终扰乱社会的教育定力和期待,加剧教育的过度竞争。这类奇葩培训的危害不容低估,而规范课外培训市场,更应该久久为功。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