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8年底,我国实施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已覆盖所有国家级贫困县,让3700万名农村学生吃上免费营养餐。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近日下发通知,要求开展截留克扣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膳食补助专项整治工作。通知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财政、发展改革、审计等部门立即开展一次全面排查整改;设立举报电话和信箱,发动教师、学生、家长、供餐企业提供问题线索;逐一建立问题台账,制定整改方案,确保举报一项、落实一项,排查一项、整改一项,严肃惩处。

  截至2018年底,我国实施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已覆盖所有国家级贫困县,让3700万名农村学生吃上免费营养餐。在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过程中,资金安全一直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教育部也反复提出要确保资金安全,让每一分钱都“吃”到孩子们嘴里。2013年,教育部提出,要加快建立实名制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全国联网,保证每一个享受补助的学生不被遗漏,每一笔补助资金不被冒领;并指出,任何人都不能打孩子的主意,要让那些从孩子嘴里抢食的人身败名裂。

  但从现实情况看,一些地方挪用、拖欠、挤占、截留营养餐补助资金的问题,还是时有发生。比如,2015年,湖北省审计部门发现,一些地方挤占挪用和虚报多报营养餐专项资金4647.63万元。营养餐补助资金被截留克扣,一是因为涉及的部门比较多,资金层层拨付,一旦放松监管,某一个环节就可能打营养餐的主意;二是在实施营养改善计划中,地方没有配套资金,把本应用于给孩子营养餐的资金用于支付运营成本,如食堂员工工资等。

  因此,要确保营养改善计划的资金安全,就必须建立长效机制。笔者建议,要引入家长和社会监督,此次专项整治工作就提出,要“发动教师、学生、家长、供餐企业提供问题线索”。事实上,仅靠教育、财政、发展改革、审计等部门对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进行监管是不够的,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财政等部门都是利益相关方,有的截留、克扣就发生在他们身上。要让营养改善计划的每一分钱都“吃”进孩子嘴里,需要有一本透明账本。而要做到账本透明,就应该公开营养改善计划的财务信息,接受家长和社会公众的监督。

  同时,有必要利用数字支付技术,调整财政转移支付经费的支付方式,不再层层拨付,而是直接拨付到学校账号。除了营养改善计划经费存在被挤占、挪用的问题之外,几乎所有财政转移支付经费都存在类似问题,这是层层拨付必然会存在的问题,所谓“雁过拔毛”。另外,层层拨付还增加管理成本,以及地方有关部门以拨付经费为名干预学校办学的问题。随着数字支付技术的成熟,中央和省级财政转移支付,完全可以直接打进学校的账号,这就减少了支付的环节,提高了支付效率,也避免被中间环节截留、克扣。2014年,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已经实现全国联网,利用这一学籍信息系统,完全可以做到点对点直接支付到学校账号。

  还需要注意的是,要让营养改善计划的每一分钱,都“吃”进孩子嘴里,这是不包含运营成本的,如果没有相应的配套运营资金,就可能发生把营养改善计划的钱,截留部分用于建学校的食堂、支付食堂员工工资的问题。为此,必须从营养改善计划的具体实施出发,解决配套资金问题。此次专项整治工作明确将因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增加的运营成本、学校食堂聘用人员工资等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予以保障,这就意味着,地方财政是否有相应配套经费,也属于整治范畴。

  (作者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