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事业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前途。

  日前,教育部直属高校新任职领导人员培训班在京举行。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与参训的直属高校新任职领导人员进行了集体谈话。他强调,高校领导人员要胸怀教育报国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干事创业中增长履职尽责的政治本领,在担当作为中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在服务师生中坚守人民立场的价值取向,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

  高等教育事业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前途。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高校领导干部能力建设,关系到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关系到高校的办学方向和办学水平,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和为谁培养人,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兴衰存亡。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做一个学校校长,谈何容易!说得小些,他关系千百人的学业前途。说得大些,他关系国家与学术之兴衰。”高校领导人员如果没有政治家、教育家的格局与情怀,如果不按政治家、教育家的高标准时刻要求自己,无论对个人和家庭,还是对国家与社会,都将是难以估量的伤害。

  高校领导人员要成为的政治家,是社会主义的政治家,首先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素养,明大德、严私德、守公德。只有坚定了信仰信念,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才能认识真理、修正错误,才能遵循客观规律办事情。而高校领导人员要成为的教育家,同样是社会主义的教育家,关键体现在对教育规律的认识和践行上,这是成为社会主义教育家的现实起点。生命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教育家要像辛勤的园丁一样,对教育事业有着无比的忠诚和挚爱,见证并参与每一个生命从小到大逐步发展的全过程。教育家和政治家的共同之处就是尊重规律,教育家侧重的是生命发展规律,政治家偏重的是社会发展规律。简而言之,作为高校领导人员,要兼具政治家的风范和教育家的水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驾驭全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而言,教育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作用,有教育兴起才有科技发展和国力崛起。按照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的要求,高校领导人员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了解和掌握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和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善于做知识分子工作和教书育人工作,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为此,高校领导人员特别是书记和校长,必须清醒认识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自觉按照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的要求来发展和完善自己。要始终坚守政治责任,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要坚决避免“本领恐慌”,学以修身、学以养德、学以治教,不断提高人格魅力、学识魅力和工作能力。要始终坚持按规律办事,积极探索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人才培养规律和思想政治工作规律,认真探索本校的发展路径、特色优势和优良传统,办出学校独有的风格和气派。同时,要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现代大学制度,加强和改善党对高校的领导方式和管理形式,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

  当然,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最终还要靠实践来磨炼。这既需要高校领导人员的自身努力,更需要党和国家乃至整个社会的共同培养,为其发展创造有利的土壤。促进高校领导人员的成长,需要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长效机制,完善高校领导的选用管理机制,加大高校干部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间的交流,让他们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

  (本报评论员)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