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不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高度重视和大力引导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近年来,我国不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高度重视和大力引导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在基础教育在校生规模萎缩情况下,小学和初中民办率自2007年以来持续提升,民办教育愈加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在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选择性教育需求方面,我国民办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从办学目的看,民办教育机构的盈利属性仍引发争议。以民办高校为例,虽然现有696所具备学历颁发资格的民办高校,绝大多数均有“要求合理回报”的意向,但在办学实践中,不少投资者迫于社会舆论压力,只能以公益之名行营利之实。2017年《民办教育促进法》虽然明确了营利性学校的合法地位,但民众对义务教育阶段以后的其他教育阶段营利的抵触和偏见短期内难以消除。此外,2016年为了促进民办教育,国家提出对民办教育进行营利性或非营利性区分,由投资者选择,并要求3至5年完成。若选择非营利性,目前政府相关资助新标准尚未明确,且土地等资产的所有权将不再属于投资者;若选择营利性,国家和地方涉及资产、税费、土地等相关政策均未明晰,导致投资者难以做出选择。从发展模式看,个性化特色品牌发展难以为继。对于绝大部分学生及家长而言,民办教育的入学选项几乎只有“好学校”与“坏学校”,“英语教学”与“非英语教学”,“美英式教学”和“本土式教学”,不论从质量、教学语言,抑或教学模式,都缺乏足够选择余地,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个性化、选择性教育需求。此外,不少名牌民办学校为提高教育绩效,往往采取乃至依赖于“掐尖招生”策略,而不是将重点放在提高办学的效率。民办初中还经常以高薪形式从公办学校聘走不少高质量的教师,而并未充分利用民间办学在办学效率上的优势。从教育资源配置看,不均衡问题较为突出。横向上城市地区较强,农村山区、城市郊县区域民办教育力量相对薄弱,纵向上各地民办教育机构在教育市场所处位置所占份额参差不齐。并且由于不少民办教育机构承担了农民工子弟学校等兜底角色,教师队伍待遇较差、工作量较大,职业发展空间有限,硬件设施长期相对不足,影响了生源质量和品牌发展。

  为了实现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突破。

  首先是试行分层监管,允许民办教育营利性与公益性并存。建议可将民办教育分为“初中及以下教育阶段”和“高中及以上(包括职业教育)教育阶段”,前者力求公平公益,后者提倡市场竞争、力保盈利属性。针对初中及以下教育阶段,应当以保障公平与公益性为主旨,加大监管力度,力避扰乱正常招生、入学秩序等情况再次发生。针对高中及以上(包括职业教育)教育阶段,则应以鼓励市场引导与层次化教育资源为主,视当地公办民办教育规模和市场占有现状灵活确定各自定位,在充分竞争的同时允许乃至鼓励民办教育机构的盈利性属性。国家教育领域在“双一流”“双万”的申报、认定等方面,也应对民办高校一视同仁,真正体现出地位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此外,构建政府与民办学校的有效沟通长效机制。针对一些发展的瓶颈性问题,加强政府部门与民办学校的交流。例如,在民办教育进行营利性或非营利性区分方面,鉴于目前相关配套政策尚未明确,建议加大调研力度,对部分情况复杂、确有困难的民办学校,适当延长其办学属性的选择期限。

  其次是打造特色学校,为人民群众提供新的个性化选择。创造条件,鼓励民办学校吸引中层次及以上水平并且能够提供特色教育服务的“师资力量”办学,形成“不差+有特色”新的优势和个性化领域,打破以往民办学校只有“好学校”“差学校”的情况,增加新的替代选项,即可以选择整体实力不差且具有特色教育优势的学校。要出台措施,避免公办、民办学校双向“掐尖招生”“高薪挖人”等破坏正常教育、招生秩序的做法。应考虑在民办教育机构建立中共党组织,充分发挥党的领导、监督作用。

  此外,还可利用现代技术,优化优质课程资源的辐射共享。通过现代网络平台优势及数据传输技术,将课程资源通过“公民办对接、合作”的方式共享。向农村、山区、老少边穷地区及城市郊县区域等教育资源薄弱地区民办学校配送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名师网络课程及教育网络教研培训等,以此充实上述地区民办学校教育资源,提高教学水平。条件成熟时,可以充实、稳定民办尤其是民办农民子弟工学校师资队伍为支持重点,加大优质资源共享力度。

  (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