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就进一步规范面向中小学生、利用互联网技术实施的学科类校外线上培训活动进行了部署。

  日前,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就进一步规范面向中小学生、利用互联网技术实施的学科类校外线上培训活动进行了部署。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总体思路、主要举措是什么?如何理解审查备案、排查整改、日常监管等政策设计?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

  1.记者:社会各界对规范校外线上培训十分关注,请介绍一下《实施意见》制定出台的背景。

  答: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一些校外培训机构违背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开展以“应试”为导向的培训,增加了学生课外负担,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甚至扰乱了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社会反响强烈。良心的行业不能变成逐利的产业。对校外培训机构要依法管起来,让校外教育培训回归育人正常轨道。这为规范校外线上培训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同时,国务院办公厅去年印发的《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对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特别强调要做好线上教育的监管工作。

  二是当前校外线上培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去年以来,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了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应用日益深入,校外培训从线下向线上迅速发展,为中小学生提供了一定的多样化、个性化教育服务。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有的培训平台存在低俗有害信息及与学习无关的游戏等内容;二是有的培训内容以应试为导向,超标超前,不符合教育规律;三是学科类培训者素质参差不齐,有的缺乏基本教育教学能力;四是有的培训预付费过高、合理退费难,用户消费风险大。这些问题影响了校外线上培训质量、增加了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和家庭经济负担,人民群众反应强烈,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规范。

  2.记者:国家鼓励发展“ 》的要求,落实三项安全保护制度,具有完善的安全保护技术措施,做好信息和数据安全防护,防止泄露学生隐私。

  五是在规范经营方面,要求培训机构严格执行国家关于财务和资产管理的规定,在培训平台显著位置公示收费项目、标准及退费办法,不得收取超过60课时或3个月的费用。提供格式合同,鼓励建立第三方账户监管机制,降低群众消费风险,保护群众利益。

  6.记者:据了解,校外线下培训的准入实行县级审批、先证后照,取得办学许可是前置条件。目前《实施意见》对校外线上培训采用备案审查制度,对线上线下培训区别对待、采取不同的方式是如何考虑的?

  答:这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线上线下培训的不同特点采取的有针对性的措施。开展校外线下培训需要经过所在地的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取得办学许可证后,并登记取得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才能开展培训。实施备案审查制度与线下培训机构的审批制度不同,这主要考虑了线上培训扁平化、覆盖广、规模大、变化快等特点,由县级审批改为省级备案,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监管层级,一方面是考虑到省级审查力量较强,能够保障审查的权威性、科学性和规范性,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减轻企业负担,提高信息透明度。依托全国校外线上培训管理服务平台开展备案及日常管理工作是“互联网+监管”的有益尝试,符合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改进互联网监管方式的要求,也可以为教育行政部门、企业、学生和家长提供便利。

  7.记者:如何将《实施意见》中提到的各项规范性要求落到实处?“互联网+监管”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根据互联网和线上培训的特点,“用互联网的方法解决互联网的问题”,采取“互联网+监管”新模式,是各项规范性要求得以落实的重要保障。一是建平台。建设全国校外线上培训管理服务平台,为各省开展备案和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二是建机制。建立黑白名单制度,在平台上及时公布培训机构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实现动态监管。三是存信息。要求培训机构将培训内容和培训数据信息留存1年以上,其中直播教学的影像须留存至少6个月,用户行为日志留存1年以上,保障监管有据可查。

  同时,《实施意见》也明确了相应的处罚办法,对于存在违法违规问题的培训机构,要求限期整改,对逾期未完成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联合网信、电信、公安等部门进行查处,视情节暂停或停止培训平台运营、下架培训应用、关闭微信公众号(小程序)、依法进行经济处罚等。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