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是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根本方向。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近日发布,《意见》首次全面系统地梳理了新时代深化义务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和政策措施,明确了义务教育质量提升的新时代要求。这是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对义务教育未来发展作出的全面谋划,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义务教育在立德树人中具有奠基性作用,事关亿万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经过长期不懈努力,我国义务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跨越。我国的义务教育已实现了全面普及,2018年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99.95%,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100.9%,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的县(市、区)占比已达92.7%。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高质量教育的需要和教育质量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要持续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意见》传递出新时代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强力信号,指出应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

  抓住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是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根本方向。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就要坚持德育为先、全面发展、面向全体、知行合一,这是今后一段时期义务教育提升育人质量的重点工作。具体而言,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新要求,在着力培养认知能力、促进思维发展、激发创新意识的智育基础上,强化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应有地位。

  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些思路为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提供了清晰的方向指引。

  抓住课堂这一教学的主阵地,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基本路径。通过优化教学方式,加强教学管理,完善作业考试辅导,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等举措,为提高教育质量创造条件。按照“四有好老师”标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紧迫性不言而喻。通过大力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优化教师资源配置,依法保障教师待遇和权益,提升校长实施素质教育能力,充分调动教师和教育管理队伍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义务教育质量必将得到有效提升。

  持续深化教育关键领域改革,坚持和强化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是全面提升义务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办好义务教育作为重中之重,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始终牢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牢牢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是一场事关全局、极为复杂、影响深远的深刻变革。为此,《意见》专门提出深化课程教材建设、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监测体系、教研支撑、学校办学自主权、义务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等六大关键领域改革。改革的重点日益聚焦在课堂、课程、教材、教学、教研、评价等一系列关系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越来越聚焦在人才培养模式、育人方式、质量提升的创新与改革上,并高度重视学业负担过重问题的研究解决,可谓抓住了义务教育质量提升的肯綮。这一切改革目标的实现,都要在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下进行。

  广大教育工作者要认真学习贯彻《意见》的指示精神,结合当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求,对标新时代的高标准、严要求,努力寻找差距,做好本职工作,为提升义务教育质量贡献力量。教育系统的党员干部要落实部门职责,在强化考核督导、营造良好生态等方面狠抓落实,将党和国家的决策部署真正落到实处,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努力奋斗!

  (本报评论员)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