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兴则人才兴。人才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才资源的主要途径。

/></p><p >  <span style=兰州大学举办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讲座。资料图片

  从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到全国教育大会,再到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等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实现“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必须牢牢抓住思想政治工作这个根本保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在服务自己国家发展中成长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高校铸魂育人的基点,是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保持自身底气的关键,更是担负起落实立德树人光荣使命的根本政治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校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本色、特色和坚实底气,重点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深化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理解、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内在逻辑的认识,增强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世界、分析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为学生成长成才打下科学思想基础。

2.完善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

  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兴则人才兴。人才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才资源的主要途径。着力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是新时代高校铸魂育人工作的重中之重。高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以完善育人体系为目标,首先应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基本国情,立足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来设计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创新教学方式、充实教学内容、丰富社会实践,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其次是把握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遵循教育规律,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加快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和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最后,围绕师生双主体完善全面育人体系,让教师围绕全面育人的目标来教,学生围绕全面育人的目标来学,使教育过程成为师生共同的探索之旅,进一步帮助学生把自己的兴趣和国家发展的目标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此外,加强和改进美育,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不断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和引导广大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培养深厚的劳动情怀,通过劳动脚踏实地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使命。

3.打造师德一流的教师队伍

  有好的老师,才会有好的教育。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做好教师队伍建设,打造师德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二是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考虑大学师资队伍的素质要求、人员构成、培训体系等,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把牢高校教师准入关、入职培训关、专业素养提升关,建设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高校教师队伍。三是持续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在全党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大力宣传和表彰教师中的时代楷模和师德典范,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有更多的获得感和荣誉感。四是按照“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打造一流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4.形成立德树人的强大合力

  整合全部教育资源和力量,形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合力,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教育的对象是“人”,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社会主义的教育是解放人、发展人的教育,是为了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新人的基本素养。高校只有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才能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需要我们始终坚持并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一是坚持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把抓好学校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校工作各方面。二是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着力破解制约教师发展的顽疾、瓶颈,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扎实推进高校教师分类考核评价体系建设,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以“十大育人”体系为基础,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充分调动和引导教学科研、实验技术、党政管理服务等各部门教职员工,把工作的重心和目标落在育人成效上,让人人都发挥育人功能,人人都参与育人实践,人人都争当育人先锋;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爱国情怀、法治意识、社会责任、人文精神、仁爱之心等要素,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实现“门门有思政、人人讲育人”;突出教学第一课堂、激活课外第二课堂、占领网络新课堂、用好社会大课堂,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谋划和推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三是形成立体化协同育人机制。积极探索建立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四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切实形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教育引导合力,培养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

5.构建气质独特的大学文化

  大学文化是一所大学的宝贵财富和精神境界,构建气质独特、文脉相承、情怀至深的大学文化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好铸魂育人工作光荣使命的重要支点。蔡元培在《教育独立议》中指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尽一分子的责任”。高校需要结合自身优势培育蓬勃向上的大学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大学生的个体价值观,做到以文育人、以文化人。通过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并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有助于不断提升高校的文化气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教育和引导学生增强体质、锤炼意志、健全人格,有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作者:系兰州大学党委书记)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