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名为“青春,为祖国歌唱”的网络拉歌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唱响,高校师生用别开生面的形式告别母校,感恩母校,为新中国70周年华诞献礼。

  近日,一场名为“青春,为祖国歌唱”的网络拉歌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唱响,高校师生用别开生面的形式告别母校,感恩母校,为新中国70周年华诞献礼。大学生们在歌唱中深情寄语,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立志建功新时代。

天南海北唱响爱的赞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上海交通大学师生在毕业季期间开展“青春为祖国歌唱”网络拉歌,唱响《送别》《我们都是追梦人》《上海交通大学校歌》。拉歌首次采用虚拟合唱团的新颖形式,呈现天南地北交大人同唱一首歌的画面。通过画面回传的方式,组成虚拟合唱团,共同歌唱对母校的感恩和对祖国的祝福。

  一曲曲毕业歌,感怀美好的同窗之谊。

  “我爱你,我的大工,能做你的孩子无比光荣,你永远在我心中。”创作于2009年大连理工大学60周年校庆之际的《我爱你大工》,由大工辅导员孙壮老师填词谱曲,学生周天龙编曲,作为毕业晚会保留曲目至今已传唱十年。每每吟唱,总让毕业生们热泪盈眶,寄托了大工学子们浓浓的母校情、深厚的家国情。

  6月26日,内蒙古大学在网络上向青海大学发出拉歌邀请,青海大学全校师生以歌曲《新的天地》在大美青海唱响赞歌。“你是这样风雨兼程,你和百姓同心同行,就像树木扎根大地,就像种子和泥土相依……”

  江南大学师生以2019年毕业季原创歌曲《这一天》在江南唱响“青春,为祖国歌唱”奋进旋律。“这一天我将要说再见,道别的一瞬间,回忆带我们回到从前,来时的方向还清晰,去时的目标仍坚定,我们要去发现去经历去冒险,去拥抱一个未知的世界。”

  “让我们走在追梦路上,把美好梦想放声歌唱。寒来暑往,乘风破浪,同心携手,实现梦想”。正值6000余名华理学子的毕业时光,华理学子谱写“青春为祖国歌唱”奋进篇,用歌声抒发美好的同窗情谊,抒发对老师的感激、对母校的感恩。

深情寄语蕴含青春力量

  歌声让青年学子热泪盈眶,他们纷纷饱含深情寄语母校和祖国。

  “我想用歌声向祖国表白,要把对祖国的爱转化为青春前行的能量。”青海大学学生侯丽燕表示。作为当代青年大学生,我们应当充满朝气、充满活力,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成果,知行合一,用青春力量去服务社会,这样才是对祖国母亲最好的祝福。

  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毕业生范越丹说:“为了梦想乘风破浪、永不言败,这正是当代大学生对自己梦想应有的态度和坚持。我们应该将个人理想和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在追梦路上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充分利用个人所学,为国家更美好的发展作出贡献。”

  大连理工大学2019届毕业生姜博瀚说:“我愿将青春的汗水挥洒在祖国的热土之上,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投身‘一带一路’建设,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用‘超级工程’彰显大国实力。”

  校歌的旋律让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本科生张佳宇回想起入学典礼上的激动一幕:“当我听到校歌旋律时,不由自主地热泪盈眶。那时我以为这只是因为终于踏进梦想学府的激动,但后来我发现这更是来源于那种承载于旋律和歌词之中的厚重的责任和力量的震撼。这种责任和力量,回响在时空中,流淌在每个交大人的血液中。”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校长陈坚和学生同唱《这一天》,寄语2019届毕业生:“你们所处的时代,是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新时代;你们的志向,将与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享共荣紧密相连。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无尽的远方和无数的人们,都将与你我有关!以心坚守,蕴志无疆!——这是母校给予你们的毕业馈赠,更是江南人对时代之问的铿锵应答!”

  青海大学高原医学研究团队的格日力教授,是全球唯一基础医学科学奖和第三世界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工作者获得者,在“青春,为祖国歌唱”活动中,这位50后科研达人像一位即将登台的歌唱家,全身心投入,一遍一遍唱响自己心中的祖国之歌,用严谨的科研精神诠释对祖国最深沉的爱恋。他告诉记者:“我们一代又一代的青大人秉承着‘志比昆仑、学竞江河’的校训精神,在大美青海,在昆仑脚下,在三江源头默默奉献,奋发图强,为祖国、为西部、为青海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栋梁之材,我作为青大人感到无比自豪。”

  饮水思源,青春梦想在高校起航。“结合所学,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

  大连理工大学与祖国同龄。一曲《我爱你大工》承载着一代又一代大工人对母校的感恩之情,也体现了大工学子毕业后以服务国家为己任,奔赴祖国各地拼搏奋斗,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信心与决心。“母校让我学到了坚韧不拔、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转眼就要离开母校了,毕业后我选择到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成为一名工程师,向核工程三废后处理技术发起挑战。大工教给了我迎难而上的勇气,我要带着大工人的钻研、求索,打破技术壁垒。”大连理工大学2019届毕业生王舒钰表示。

  “国之重器”世界最大绞吸挖泥船“新海旭”、人类登陆月背、中国首座深海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等都凝聚着交大人的智慧;在长征五号火箭、C919大飞机、港珠澳大桥等“大国工程”中,闪现着大连理工大学人的身影;在食品科学和生物技术工程领域,江南大学人为实现健康中国战略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饱含深情的歌声里,带着大学的校训和历史烙印,青年学子们整装再出发,筑梦新时代。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