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教学是由其构成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学质量的高低与要素的优劣紧密相关。因此,推动新时代思政课建设,首先应当进行要素创优,充分发挥各要素对于思政课教学的积极效能。
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全局高度出发,作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等系列重要论断。这些论断内涵深刻,立意深远,成为办好思政课教育的重要行动指南。新时代,在广大学生认知和接受心理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要推动思政课建设,必须从要素、过程和结果三重维度实现全方位创优,这是推动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抓手。
要素创优是推动思政课建设的前提要义
思政课教学是由其构成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学质量的高低与要素的优劣紧密相关。因此,推动新时代思政课建设,首先应当进行要素创优,充分发挥各要素对于思政课教学的积极效能。
首先,思政课主体素质创优。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习近平总书记不仅从共性层面明确指出教师应具备“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等基本素质,还从个性层面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具体要求。思政课教师应自觉对标,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争做新时代的好教师。
其次,思政课内容质量创优。思政课是一门包罗万象、内容极为丰富的课程,内容建设既要“通天线”,也要“接地气”。这就要求课程建设始终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及信仰教育,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同时要紧贴学生实际,适应学生的知识和心理需要,以“接地气”的话语方式深入浅出地对其进行阐发,不断满足新时代青年求知、求真的需求,不断提升学生的政治素质和道德觉悟。
再次,思政课教学方法创优。“网生一代”青少年独立性、自主性、批判性都大大增强,思政课教学要真正为学生所理解、接受和喜爱,就必须按照“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方法论要求,始终坚持与时俱进而不僵硬,充满生机而不守成,不断增强教学方法的适应性与契合性。
最后,思政课环境氛围创优。思政课是培养时代新人至关重要的场所。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既要旗帜鲜明地摆明立场、勇敢地同坏人坏事作斗争、善于澄清各种错误思潮,又要以敢为人先的锐气打破陈旧教条,突破思维定式,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从而为思政课教学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过程创优是推动思政课建设的中心环节
思政课活动过程生发于教育要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推动着要素效能由潜在态转为现实态,由静态化为动态,是联系各教育要素的枢纽。因而思政课教学过程创优也自然成为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中心环节。一般说来,思政课教学过程是由施教与受教这两个子过程相互交叠、相互适应而形成的动态系统。
一方面,思政课施教过程创优。施教过程是指思政课教师对课程进行设计、实施和评价的意识活动和实践活动过程。进行施教过程创优,要求思政课教师必须自觉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按照“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原则,始终围绕学生、服务学生、关照学生,变“填鸭式”为“互动式”,变“学术化”为“生活化”,变“模式化”为“多样化”,不断提升思政课的时代感、针对性和亲和力,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学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另一方面,思政课受教过程创优。受教过程是指学生接受教育而产生的相应情感体验和实践活动过程,既包括学生对教育者和教育内容的认知和情感活动,也包括他们对教育内容进行内化并外化践履的过程。有效的思政课教学不仅在于施教过程优质内容的供给、有效方式的推送,更取决于学生的积极接受和有效吸收程度。要在“施”与“受”之间寻求一种有效的对接,就要尽可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通过课堂讨论、实践锻炼和实地参观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同时要求教师加强教学反思,改自说自话为交流互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促进学生的自我建构和自我发展。
结果创优是推动思政课建设的价值旨归
要素创优和过程创优是推动思政课建设的前提条件和中心环节,但二者并不能直接表征思政课教学活动的结果。结果是思政课教学价值的最终落脚点,结果创优是要素创优和过程创优的集中反映,主要体现于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层面。
一方面,个体价值创优。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此,思政课责无旁贷。思政课通过知识课堂、智慧课堂、人生课堂的重构和优化,帮助学生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信仰体系和行为体系,不断提升学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满足学生的生存、发展和享用需求,在提升个人价值,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教育目标方面发挥着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
另一方面,社会价值创优。青年与社会是互动的,社会影响青年,青年认识、适应和改变社会。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强调,“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思政课承担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特殊使命。新的历史时代,思政课通过走近青年、倾听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教育青年、引导青年,不断为社会培养和输送高质量的人才,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特殊价值。
(作者:陈华洲 毕红梅,均系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分中心研究员、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