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规范有序的竞赛对学生的成长以及选拔培养一批具有发展潜力和综合素养的后备拔尖人才,具有一定意义。

  近日,教育部正式公布《2019年度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这份仅包含29项全国竞赛的“白名单”一经公布,就在中小学生竞赛圈和培训圈中引发了“地震”。这份“白名单”体现了教育部门在坚决维护广大中小学生教育权益的同时,兼顾维护竞赛活动组织者的合法权益,其合法合理合教育性跃然纸上。

  出台这份“白名单”的初衷十分清晰明确。按照教育部规定,这份“白名单”每年动态调整一次,“白名单”以外面向中小学生的所谓全国性竞赛活动均不合规,教育部将通过调研、巡查、接受举报等方式强化对竞赛活动的监督检查,对违规举办的将严肃处理。根据此前教育部颁布的《关于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就是要坚决治理各类违规竞赛活动,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外负担,为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实际上,规范有序的竞赛对学生的成长以及选拔培养一批具有发展潜力和综合素养的后备拔尖人才,具有一定意义。但是近年来,由于各方面原因,面向中小学生的竞赛活动乱象丛生,出现“尾大不掉”之势。一些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面向中小学生开展了诸多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竞赛活动,由于缺乏规范和管理,各类竞赛造成了中小学生过重的课外负担,严重影响了中小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有的家长出于子女招生升学等功利目的,对参加各种竞赛活动不计成本,不惜重金求奖,最终对这些竞赛活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对教育生态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严重违背了竞赛的初衷。

  此次教育部正式规范面向中小学生全国性竞赛活动,可被视为治理各类违规竞赛活动的雷霆行动。教育部“白名单”上的竞赛分三类:科技创新类、艺术体育类、学科类,其中学科类的赛事全部只面向高中生,可谓真正地“缩水”“瘦身”,与教育部此前给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减负的精神完全一致。其真正目的不仅如此,而是让各类面向中小学生的竞赛活动回归本位,发挥竞赛的综合育人功能,杜绝把竞赛仅仅当作招生入学的“敲门砖”“入场券”。

  治理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不能把眼光停留在入选的竞赛活动数量多少、类别变化等方面,而是要深入考虑竞赛对于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意义,认真考虑竞赛对于教育综合改革的深远意义所在。没有入围的竞赛活动组织单位要深入反思,即使历经多道门槛最终得以入选的竞赛活动组织单位,也同样要引以为戒,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质量观,扭转不科学的价值导向,在更好地发挥竞赛的育人功能上下足功夫。

  规范和治理学生竞赛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建设、创新管理手段。要引导竞赛组织者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建立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改进和完善竞赛行为,规范、科学、有序、高质量地开展竞赛活动,促使竞赛活动更加符合教育规律,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更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给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和时代新人们撑起一片蓝天。

  (作者单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