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18年2月教育部等四部委联合展开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已经一年有余,其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教育部也印发多份通知部署治理整改工作。

  “经过专项治理,全国校外培训机构第一次有了基本的规矩,基本的名册,基本的秩序,但是,随着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距离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校外培训还有很大差距,一些培训机构违规行为更加隐蔽,巩固治理成果、坚决防止反弹任重道远。”日前在第八届全国培训教育发展大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办公室主任陈东升说。

  自从2018年2月教育部等四部委联合展开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已经一年有余,其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教育部也印发多份通知部署治理整改工作。当前的治理工作到了哪一步,遇到了哪些难题,今后的治理工作又当有哪些趋势呢?

  无证无照、安全隐患基本得到管控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指出,校外培训机构必须经审批取得办学许可证后,登记取得营业执照,才能开展培训。已取得办学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如不符合设置标准,应当按标准要求整改,整改不到位的要依法吊销办学许可证,终止培训活动,并依法办理变更或注销登记。

  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2018年的时候有各类培训机构327家,经过整顿,现存的260家已经全部证照齐全。西安市碑林区教育局职成科科长赵江社介绍,由于教育部门人手不足,该区的整治实施属地化管理:“属地化管理最大的好处是,主要工作由熟悉情况的社区和街道办来做,工商局、公安局、民政局等十四个部门参加。公安局审核信息,教育局看有没有办学资质,工商局看广告宣传是不是合法,一套综合执法下来之后,一个无证机构往往会接到四到五份的整改通知书。”赵江社说。

  在整改过程中,碑林区堵疏结合、分类施策。“一是对无证无照但办学条件基本达标的机构,包括有证无照,无证无照但办学条件基本达标的机构,我们简化流程,无论有没有工商部门的营业执照,只要没有办学许可证我们就认为是无证经营,但是条件基本达标就很快给批下来。对办学场地合规但其他条件存在问题的机构,我们会提出整改要求,督促问题的纠正。有些机构办学场地合规了,硬件达到了,但在软件、教材、教师、消防上有问题,我们给时间让他们整改。对办学场地不达标,办学面积不达标,办学行为极不规范的我们给予取缔。”赵江社介绍。

  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摸底排查校外培训机构40.1万所,存在问题机构27.28万所,完成整改26.99万所,完成整改率98.93%。陈东升说:“在去年无证无照、安全隐患等问题基本得以管控规范的基础上,2019年,教育部门将严格规范学科类培训管理,使其将培训着眼点聚焦在实施素质教育上。”

  细化学科培训治理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提出分类管理的原则:鼓励发展以培养中小学生兴趣爱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培训,重点规范语文、数学、英语及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培训,坚决禁止应试、超标、超前培训及与招生入学挂钩的行为。虽然已有规定,但据媒体报道,一些机构仍以思维创新、启智等名义开班,辅导内容也不乏应试的内容。

  如何界定学科培训?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学科考试和非学科考试要进行分类登记。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综合研究部主任王烽认为,有两个判断标准:“第一个就是以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作为基本依据,因为很多学科类考试没有国家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是办不下去的;第二个就是以升学考试为目标。有这两个,就可以比较清楚地区分学科考试类的机构。”

  “《意见》提到了学科不能超纲超标,但是各地在治理超纲超标这一块是最难操作的,也是推进最慢的。”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评估室副主任王蕊说。培训机构治理就是从这儿开始的。治理的主要方面,一个是安全隐患,另外一个是对证照的要求,其实最主要是想纠正校外培训机构学科培训的超纲等问题。依法规范、分类管理,目的就是把中小学培养兴趣爱好创新精神,把以实践为目的的培训机构与学科考试类培训机构分类进行管理。她建议,实行一套协同治理的长效机制,组建备案审核的专家队伍,对具体课程进行评估认证。

  陈东升表示,治理超纲学、超前学还需要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专项治理以来,民办教育协会培训教育专委会等行业组织在政策制定、社会动员、行业自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希望行业组织继续多做行业调研摸底、研制监测模型,为政府决策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合力营造良好教育生态

  据北京市教委基础二处副处长马可介绍,北京市教育系统从内部发力,释放学生学习需求。2018年北京市参与课后服务的学生98.25万人,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86.7%,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达到8.96万人,占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总数的75%。“专项治理既要考虑满足多样化、个性化教育的合理需求,又要坚决治理不合法、不合规的问题。目的是规范发展,通过鼓励素质拓展类培训,规范学科类培训,以及提升学校资源供给的能力和丰富程度,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马可说。

  “方向比努力重要,培训有若干方向,但离了两个轨道寸步难行,一是按培训自身规律办事,一是按有关法律和规定办事。”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王佐书坦言,吃透教育规律,研究法律规定,培训才能找到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曾天山看来,培训教育的存在主要是为了解决教育资源不充分的问题:“学校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为学生成人奠定基础。培训机构则是侧重一个方面而提供多样化选择。比如有些机构提供马术课程,这是学校教育资源难以覆盖的,可以满足一些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二者是相互补充的关系,是不可相互替代的。”

  “当前校外培训正逐步走向规范管理、健康发展的道路。合理需求足够多、服务空间足够广阔,培训机构要加快转型,坚决不能围绕应试做文章,而应将重点放在优化教学方法,提供个性化、多样化、高质量服务上,满足中小学生选择性学习需求。”陈东升表示。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