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2019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按照“学校划片招生,生源就近入学”的总体目标,确保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全覆盖。
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2019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按照“学校划片招生,生源就近入学”的总体目标,确保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全覆盖。片区或学区确定后,应在一段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重新划分调整时要慎重稳妥,认真做好学生家长工作。片区或学区划分的“相对稳定”,客观来看有利于确保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平稳有序。
随着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学校划片招生”成为近年来颇受家长和社会关注的热点,孩子能否上家门口的好学校,好学校的划片范围会不会发生变化,成为家长们非常关心的问题。事实上,各地的片区或学区划分并非凭空确定,而是有着相对明确的划分依据。首先,在划片之前要掌握“需求”:每年入学招生开始之前,教育主管部门都会到各片区摸底,掌握片区内户籍人数和适龄儿童(包括随迁子女)数量。其次,在划片之前要掌握“供给”:教育主管部门要充分了解区域内各学校当年的毕业班数、可用教室数等,掌握各学校当年可招生人数。有了供需两组数据后,还要统筹考虑学校分布、交通状况等因素,最后根据“免试就近入学”原则划分片区或学区。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就近入学”是相对就近,即就近入学并不意味着直线距离最近入学。
“学校划片招生”是落实《义务教育法》、保障学生就近入学的重要形式,同时发挥着推进县域内教育资源重新配置、促进均衡发展的重要作用。此外,教育主管部门对小学和初中进行片区或学区的划分是均衡学校生源的举措,有利于提升义务教育阶段每一所学校的办学积极性,促使中小学校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坚持“学校划片招生”可以淡化义务教育阶段升学考试给学生带来的竞争压力,引导义务教育学校着力实施素质教育。
当然,片区或学区的划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明显存在划分不尽合理的情况下,做适当微调也是必要的。例如,在实施单校划片的情况下,存在相邻的小区或小区的不同楼宇被划入两所不同学校的情况。如果两所学校教学质量相差悬殊,容易引发来自公平方面的争议,现实中这样的纠纷屡见不鲜。在这种情况下,对片区或学区的划分范围或方式进行调整在所难免。再例如,在“学区房”过热、家长择校意愿强烈的地方和教育资源不够均衡的地方,要尽量扩大覆盖面,稳妥实施多校划片,采取随机派位方式入学。
《通知》指出,片区或学区确定后,应在一段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一般来说,这一时期最少是3年以上。片区或学区划分的相对稳定,一是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公信力,保障教育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增加社会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为孩子拥有高质量的入学权和升学权提供保障;二是有利于稳定家长的入学预期,家长拥有确定的招生政策信息会极大地减少焦虑情绪;三是有利于孩子尽早了解片区学校的情况,增强对学校的熟悉度和亲切感;四是有利于确保学校招生工作的平稳推进,提高招生管理工作的效率。
《通知》还指出,重新划分调整时要慎重稳妥,认真做好学生家长工作。在具体操作层面,片区或学区调整要充分论证,并提前做好宣传。由于片区或学区的划分直接关乎群众利益,尤其是实施类似多校划片等新的招生方式时,相关工作要更加缜密:一方面要通过充分论证,使片区或学区调整工作更加科学,强化调整工作程序和内容的公开、公平、公正,提升调整结果的公信力;另一方面,片区或学区调整应通过媒体宣传等方式提前告知公众,并设立必要时限,留出相应的预期时间,最大限度地避免家长因为片区或学区调整而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如盲目购买“学区房”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这也是片区调整时应当把握的重要原则。
(作者孟久儿系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