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中国正处在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伟大进程中。在这一进程中,中国在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培养大批各方面事业发展迫切需要的人才的同时,也自信地选择了通过出国留学,利用国外教育资源,培养自己的人才。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国内一些地方对本土人才和海归人才在引才用才工作上区别对待的话题,引发了两会代表委员以及社会的关注。一些观点指出的弊端确实在现实中存在,提出的建议也务实中肯,对完善政策,使本土培养人才和海归人才更好发挥作用营造了较好的舆论氛围。但同时,其中的一些观点,如“由于政策导向,使一大批有志于从事学术和科研工作的硕士生、本科生甚至高中毕业生纷纷远赴海外高校攻读学位,加剧了留学热”“本土培养的青年人才具有扎根中国大地的天然优势,海归青年人才具有良好国际视野”“优秀本土人才待遇不如普通海归”等,多少有些以偏概全,容易引起社会误解。

  就政策导向来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了对留学人员工作的方针,这就是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这一方针是尊重留学工作规律特点,从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的角度确定的。事实上,40多年来,出国留学一直都是改革开放的重要内容,这才是各类出国留学人员人数不断增加的根本前提。作为一个涵盖了从出国到回国全过程的政策体系,国家为鼓励留学人员学成回国,发挥作用,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使得中国不仅出国留学人员规模最大,留学回国人员同样世界第一。这是一个基本逻辑。认为是由于鼓励回国的政策导向加剧了“留学热”,又造成了一大批国内优秀人才竞相出国,还导致了优质生源和优秀人才流失,就是颠倒了这个逻辑。当然,要看到出国留学是在开放的国际空间进行的,是在利用国外的教育资源培养自己的人才,因此具有很大挑战性,因此不仅对出国留学要加强引导,对留学回国的政策措施也要把握得当。这就是基本的政策导向。

  而“本土培养的青年人才具有扎根中国大地的天然优势,海归青年人才具有良好国际视野”的说法,多少也有些简单。海归人才中国生、中国长,为国家作贡献,只因他们出国留学一段时间,就连他们扎根中国大地这个事实也要被怀疑,而且被拿来和本土培养的人才加以对比,难以让人理解和接受。

  当下,中国正处在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伟大进程中。在这一进程中,中国在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培养大批各方面事业发展迫切需要的人才的同时,也自信地选择了通过出国留学,利用国外教育资源,培养自己的人才。在当前国际人才争夺和市场竞争的复杂环境下,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对待处于国际人才市场环境中的留学人才,需要用国际人才市场管用的竞争办法去吸引,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引人用人的工作水平。

  事实上,我国对人才价值的认识,对人才工作应对各种挑战的要求,也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而一步步深化提升的。在多数情况下,因为海归走在开放前沿,更先与世界潮流触碰,常常成为第一拨“吃螃蟹”的人,因此留学和海归人才工作常常先行一步,随后国家的整体人才政策都会不断改革完善。

  伴随着中国的现代化,“土洋”博士互比,自近代以来经常被提起,直到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种互必依然存在。对待这样一个十分重要又颇具挑战性的问题,现在需要的是以更开放的心态和更宽阔的胸怀,跳出对“土洋”执念不放的怪圈,结合国情,借鉴国际上行之有效的规则做法,在人才政策、人才评价、人才管理、人才服务上不断改革和完善,尽快从整体上提高国家人才工作的国际竞争力,使之不仅对本土人才和海归人才有足够的吸引力,更对所有国际人才都有相当的吸引力。而这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用好国内国外两种资源,顺应国家发展大势,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以及关于本土人才、海归人才要并用并重等系列重要论述的应有之义。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