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融入学生学习生活,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求,应当进一步拓展教育载体、丰富教育内涵、创新方式方法。
2018年6月6日,南昌豫章小学学生表演“京西太平鼓”。
视觉中国 供图
“西山苍苍东海茫,四海填八荒,水清木华坐中央,血脉承炎黄……”2018年初,清华大学学生首支原创中国风嘻哈单曲《水木道》“燃爆”微信朋友圈。清华学霸摘掉眼镜,戴上墨镜,放下书包,换上宽大的帽衫、古装,用嘻哈的方式演绎了一版另类的“清华校歌”。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冯务中的微信朋友圈,也被青年学子的创意视频、歌曲刷屏。“站在教育者角度,我们讲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但是站在学生角度,还有学生自我教育的‘自育’。现在青年学子创作一些有趣的、形式新颖的歌曲和视频,用年轻人自己的方式表达爱国爱校情感,就是很重要的‘自育’载体,而且很有效果。要尊重学生的这种积极性、创造性,采用一些具有时代性和吸引力,具有针对性和亲和力的方式进行引导。”冯务中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为了培养更好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一年来,大中小学育人方式悄然变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进学生生活点滴,教材规划与课程体系焕发出新面貌,评价体系的维度日趋多元,让人才培养风向标的朝向一天比一天更加明确。
新思想渗透学习日常
“你和家人常用的礼貌用语有哪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哪几组是正确的?过马路时,以下哪些是文明行为……”2018年的秋季学期,浙江衢州的中小学生们都收到了同一份特殊的家庭作业——有关“文明”的网络调查问卷,需要学生邀请自己的家人一起来完成。
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融入学生学习生活,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求,应当进一步拓展教育载体、丰富教育内涵、创新方式方法。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强调,2018年要继续打好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攻坚战,以“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年”为全年工作抓手,进一步加强“五个攻坚”,更加突出思政课建设学理支撑和规律研究,更加突出思政课教师在立德树人方面的重要贡献,加快形成适合其职业特点的评价标准和支撑体系,以教师队伍发展带动思政课建设,更好发挥思政课“试金石”作用,向党和人民交出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优异答卷。
2018年6月6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领航计划系列主题活动的通知》,通过艺术展、公开课、微电影、夏令营等形式,增强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主动性,提升学生对思政课的参与度,打牢学生成长成才的科学思想基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增强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专业课程的教师们将知识传递与价值引领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讲述专业知识的过程当中融合思政教育。“一个系统要持续稳定发展,就必须从外部获取能量。人类文明不断发展,也需要不断获得能量和提高利用能量的效率。这样,我们就得到一个公式:人类文明程度正比于能量与技术的乘积。”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书记张杰院士,用学生们熟悉的植物光合作用来解释人类文明起源问题。
这一年,上海各高校的思政教育形式,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勃发,呈现出“集团作战”的特征。“红”课难求,一些高校设立的思政选修课,开放选课之时,一两百个名额在短短数秒内就被一抢而空。学生参与思政教育的热情高涨,在思政课程中的满足感也获得了提升。
新内容囊括教学重点
2018年9月1日,教育部历时5年统一编写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教材,终于在全国投入使用。
教材建设与管理是国家的战略工程、奠基工程,教材的质量代表着国家的教育水平、课程品质,教材的质量、品格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品格。
5月22日,教育部召开课程教材研究所成立大会,我国第一个国家级课程教材研究专业机构正式成立,负责组织展开课程教材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为国家课程教材建设决策提供咨询服务,参与拟定国家课程设置方案和课程标准等工作。
党的十九大闭幕后,高教社迅速行动起来,积极配合中宣部、教育部全力做好“马工程”重点教材修订工作,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其中,修订后的四门思政课教材已于2018年春季投入使用。
为配合教材的讲解需要,从大学到中小学,课程体系得到了全方位的进一步完善。
2018年1月15日,教育部介绍首批推出的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首批入选课程以本科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为重点,其中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创新创业课以及思想政治课程。
1月16日,教育部宣布于秋季学期开始执行新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更强调其为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
素质时代的课程整合,超越整合作为课程组织方式的狭隘视域,展现出对整合的系统思考与设计。目前,我国慕课数量已居世界第一位。据悉,经过近5年的发展实践,我国慕课建设与应用呈现爆发式增长,有关高校和机构自主建成10余个国内慕课平台,学堂在线、爱课程网已居国际国内领先行列。460余所高校建设的3200余门慕课线上课程平台,5500万人次高校学生和社会学习者选学课程。西部高校获得高水平大学教学支持,并共享2400门优质课程,已有600多万人次大学生获得慕课学分。
新标准拓宽评价体系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增强综合素质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提高育人质量指明了方向。
2018年,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有了新的内涵,学生们能够在学校直接获得文化中的感触,练会脚尖上的功夫,欣赏眼睛里的艺术。
为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高校教育,教育部计划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建设100个左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纳入高校公共艺术和公共体育课程体系;山东省滨州市胡集镇第一小学的学生们,跟着西河大鼓老艺人王金升,一板一眼地唱起了传统曲艺西河大鼓。
教育部公布的“2018年有资格举办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校学校名单及运动项目”中,有资格开展校园足球的高校由2017年的77所,增长到了152所;2018年福建省共下达省级补助资金1.48亿元,支持各县(市、区)部分中小学新建、改扩建校园足球场地。
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回信强调,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重庆市大力推进学校美育工作,命名市级中小学艺术特色学校148所、大中小学市级学生艺术团83个,建成全国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15所、传承基地两个。
国家对新一代的要求,不仅局限于“学得好”,而更要“长得好”。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我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严重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这是一个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必须高度重视,不能任其发展。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教育部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有关部门制定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并决定建立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评议考核制度。
为适应新时代育人需要、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发挥好高考、中考指挥棒作用迫在眉睫。继上海、浙江第一批改革试点后,第二批开展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4个试点全面启动。在可见的未来,人才评价的标准将会越来越多元,教育的内涵也将越来越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