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点条件得到保障。全国共投入243亿元,建设教学点校园校舍1260万平方米,购置价值42.5亿元的仪器设备和生活设施,惠及259万名农村学生。偏远地区教学点变得“小而美、小而全”,一改往昔凋敝景象。
“睡通铺、站着吃饭、洗不上澡”基本消除
记者:薄弱学校改造工作进展如何?
胡延品:薄弱学校改造工作实施范围,以中西部农村贫困地区为主,兼顾东部部分困难地区。按照规划,全国2656个县纳入实施范围,计划投入5226亿元,其中校舍建设4160亿元,设施设备采购1066亿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义务教育史上单项投资最大的工程。
截至2018年年底,中央财政共投入专项补助资金1699亿元,带动地方投入3727亿元,合计投入5426亿元,比规划投入多200亿元。校舍建设竣工面积占规划建设总面积的比例达98.34%,设施设备采购完成比例达99.7%,提前一年基本实现五年规划目标。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面貌焕然一新。
记者:具体来说,学校的哪些办学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
胡延品:教学条件根本改善。全国新建、改扩建校舍2.2亿平方米、体育场地2.1亿平方米,购置学生课桌椅3420万套、图书6.24亿册、教学仪器设备2.99亿台件套,农村学校功能室、实验室、音乐室、美术室一应俱全。不少农村学校硬件设施不比一些城市学校差。
生活设施配套更齐。全国新建、改扩建学生宿舍2936万平方米、学生食堂1316万平方米,购置学生用床、食堂、饮水、洗浴等生活设施设备1809万台件套。农村寄宿学校学生“睡通铺、站着吃饭、洗不上澡”现象基本消除。
教学点条件得到保障。全国共投入243亿元,建设教学点校园校舍1260万平方米,购置价值42.5亿元的仪器设备和生活设施,惠及259万名农村学生。偏远地区教学点变得“小而美、小而全”,一改往昔凋敝景象。
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全国共购置数字教育资源1428万GB,计算机510多万台,90%以上的中小学实现网络接入,农村学校数字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逐步形成,农村孩子也和城里孩子一样,通过网络了解外面精彩的世界,享受着互联网教育带来的红利。
(本报记者 晋浩天)